蔣麗卿
摘 ? ?要: 教學創(chuàng)新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基礎,把實驗創(chuàng)新融入實驗教中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高中生物 ? ?實驗教學 ? ?教學創(chuàng)新
新課改后,雖然教材變了,實驗課開設比以前多了,但生物實驗課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多大改觀,很多時候還是穿新鞋走老路。為此,我在實驗教學中盡可能嘗試實驗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下是我在實驗創(chuàng)新方面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討。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好奇心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
興趣和好奇心是一個人有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最基礎的條件,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亦如此。例如,鼓勵學生設計趣味性實驗:利用植物的向性運動原理,使幼苗主根呈圓形、菱形、心形等幾何圖形;用光合作用原理在一片荷葉上印出自己一家人的頭像。興趣能讓學生廢寢忘食,濃厚的興趣誘發(fā)探索欲望和創(chuàng)新動力。
二、培養(yǎng)學生善于分析實驗程序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個較為復雜的實驗過程是設計人員長期辛勤勞動的結晶,往往經(jīng)過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復摸索。學生實驗中,不能單純地用實驗指導進行“按方抓藥”出現(xiàn)結果就行了。指導學生分析實驗中每一步驟的作用、每一個處理意義和各步驟之間的聯(lián)系,從中學習解決問題、研究事物的方法。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過程中,大致為:培養(yǎng)→10%HCI解離→漂洗→染色→壓片。要讓學生了解根尖放在10%HCI溶液中是為了溶解細胞間的果膠質,使根尖細胞間變得松散,便于壓片,否則根尖細胞很難壓散,不利于鏡下觀察。另外,通過10%HCI的處理,細胞迅速死亡,讓細胞分別保留各自分裂狀態(tài)。漂洗是為了沖洗解離液(10%HCI),否則影響染色效果。因此,實驗中應根據(jù)學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難易不同,由教師講清或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既知道實驗應怎么做,又知道為什么這樣做。
三、培養(yǎng)學生善于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創(chuàng)新能力
實驗中,經(jīng)常存在對實驗最后結果的記錄,而輕視實驗過程中間出現(xiàn)某些現(xiàn)象的記錄,重視結果,不重視分析結果,重視對成功實驗的肯定,不重視對實驗中的失敗查找原因等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實驗能力提高。例如,在觀察植物有絲分裂的實驗中,在顯微鏡的某個視野中,要讓學生了解為什么看到的細胞多數(shù)為間期細胞。在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要讓學生了解液泡的體積大小、顏色變化如何。在葉綠體中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四種色素彼此分離的原理是什么,這一原理單靠高中教科書中的知識還不夠,應讓學生了解濾紙是一種吸附劑,層析液是一種展開劑,四種色素的化學結構和性質不同,它們在濾紙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層析液中(展開劑)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種色素隨著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就不同,胡蘿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擴散速度快,葉綠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擴散速度則慢。
實驗中,因某種原因個別學生的實驗結果不明顯或失敗,老師應指導學生查找原因。如葉綠體中色素提取和分離的實驗結果四條色素帶部分或全部不明顯,老師可提示:(1)是否丙酮用量過多,濾液太稀;(2)是否用的新鮮葉,是否用的全部是幼嫩的葉;(3)劃濾液細線時是否重復的次數(shù)少了一些;(4)層析時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是否被層析液沒及過。在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中,有的學生很快觀察到質壁分離和復原現(xiàn)象。有的學生雖然在步驟方法上都按要求進行了,但沒有發(fā)現(xiàn)質壁分離現(xiàn)象,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尋找原因: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質層細胞?是否由于未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是否蔗糖溶液被原清水稀釋而造成濃度不夠?是否視野太亮,反差度小而未能看清?有的學生雖然質壁分離了但不能復原,教師也詢問一下,是否蔗糖溶液濃度自行加高了?是否質壁分離時間太久而造成細胞死亡?
四、實驗材料的創(chuàng)新
實驗材料多樣化,力求創(chuàng)新。同一個實驗,各實驗小組可以準備不同實驗材料。如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教材上所選的實驗材料是菠菜,我們可以準備菠菜、甜菜葉、蘿卜葉等。甚至鼓勵學生準備一些實驗材料選用。再如做“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時,除了教材上提供的用紫色洋蔥的鱗片葉外,還可以嘗試用花瓣、白菜葉、紫甘藍葉等??梢?,選取不同實驗材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尋找多種實驗材料,得出多種實驗結果和結論。在啟發(fā)動員學生選取多種實驗材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學生在用多種材料反復實驗中,熟練實驗操作基本技能;面對不同實驗材料出現(xiàn)的實驗結果時,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與歸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科學離他們并不遙遠,自己也會做科學。對課本實驗材料的再次探索,可激活學生的求異思維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實驗教學中,當學生掌握一定實驗技巧,或學會有關操作技能后,應教育學生不滿足現(xiàn)有知識和能力,鼓勵他們大膽地設想,搞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在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素質活動中,教師可在思維方法和心智技能上給予指導,讓學生真正從“學會”的樂園中走到“會學”的王國中。
參考文獻:
[1]周詢.生物實驗教學中思維素質的培養(yǎng).生物教學與實驗.
[2]梁樹華,郭煥桂.運用多媒體進行生物實驗教學[J].實驗教學與儀器.
[3]李進京.注意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的盲點(生物學教學6),P42-43.
[4]袁維新.學習與教學的新概念:在對話中建構知識(天津教育5),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