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霞
摘 要: 文章通過一個“心理問題學生”的個案回放、案例剖析、干預策略及教育效果等進行思考,進而提出樹立信心、學會成長,助人自助,暢通信息渠道、完善心理危機應急機制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案例 案例分析
一、個案回放
王某,男,漢,江蘇南通人。2011年考入某高校學習,班級同學反映該學生在班級很少說話,與同學交往甚少,甚至本寢室同學之間也很少講話,經常一個人獨來獨往,班級活動不愿參加。訪談過程中得知,該生獨子,父母都是工人,小時候主要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性格較內向,中學后與父母一起生活,因一次期末考試成績突然考差,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焦慮,并在當地??漆t(yī)院進行過心理咨詢,用過一段時間的藥物,到大學后,感覺專業(yè)知識抽象、枯燥,無學習興趣,課堂老師講課聽不懂。大一上學期末考試前,因在理發(fā)店理發(fā)未理好,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焦慮,無法參加考試而不得不申請緩考,并由家長來校帶回進行治療。
二、案例剖析
(一)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在幾次交流過程中,該生反映對所學專業(yè)不感興趣,課堂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課后作業(yè)不會做,感覺學習壓力大,出現(xiàn)對新環(huán)境明顯不適應現(xiàn)象。
(二)人際關系差。性格內向,不愿主動與別人交流、交往,總覺得與別人沒有話語可談,經常一個人獨處,同學之間關系不好,不愿參與班集體活動,缺少社會支持系統(tǒng)。
(三)有嚴重心理問題史。中學時因考試失誤而引起嚴重心理焦慮,有過心理咨詢、治療、用藥史,學院新生CPU心理測試結果為特殊關注對象,大一因理發(fā)未理好又引發(fā)嚴重心理焦慮,不得不請假回家治療。
(四)個性特長。喜歡英語,英語成績較好,特別是英語口語在中學時曾一直被老師、同學認可,大一參加學校英語口語比賽榮獲二等獎。
三、干預策略
(一)愛心相助,學會成長。根據該生平時的表現(xiàn)、班級同學的反饋、學院CUP心理測試的結果等,老師和同學共同關注,班主任經常與其“零距離接觸與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其心理困惑,及時進行疏導和關懷,在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及時幫其辦理緩考與補考等相關手續(xù),逐步建立彼此信任關系以便及時掌握其心理動態(tài);任課教師在課堂上經常關注和提問,幫助學生了解專業(yè),解決和緩解學習上的困惑和壓力,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同學特別是室友主動與其進行聊天、交流,關注其生活上的困難,通過身邊老師、同學的“愛心”融入,促使其盡早融入新環(huán)境,適應大學新生活,學會自我適應、自我成長,逐漸由“他助”變?yōu)椤白灾薄?/p>
(二)融入集體,走出心靈的孤島。在學習、生活上幫助、引導的同時,通過參加各種集體活動,使其盡快融入集體,走出心靈的孤島,一方面在班委競選中,推薦他競選班委,并選其為班級生活委員,這樣既鍛煉了自己,又擁有了更多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逐漸成為集體的一員,另一方面,激勵該生利用自身英語口語優(yōu)勢,積極參加英語學習興趣小組和英語俱樂部,參加學院、省英語口語競賽,并獲得了省英語口語比賽二等獎,通過參加素質拓展、社團、俱樂部等活動,讓其逐漸走進集體,在集體生活與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溝通,走出心靈的孤島。
(三)心理干預,及時治療。鑒于該生平時表現(xiàn)和學院CUP心理測試結果,心理輔導站采取經常觀察與定期咨詢相結合的措施,一方面選派同宿舍關系較好的同學經常關注該生的言行,另一方面心理輔導站老師定期對其進行心理咨詢,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需要每周訪談一次或兩次,及時掌握學生基本信息,及時幫助疏通心理困惑;當因理發(fā)未理好而出現(xiàn)嚴重心理問題時,第一時間上報學院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與系部領導,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聯(lián)系,并由家長帶回進行治療,學生來校時要求帶來心理??漆t(yī)院出具的診斷和康復證明等,并定期開展心理咨詢。
(四)搭建家校心橋,共創(chuàng)心靈家園。在學校進行心理干預的同時,建立家校心橋,每月定期與其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反饋學生在校情況,并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在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引導下,逐漸塑造學生的健康心理。
四、教育效果
(一)大二上學期,在老師、同學的鼓勵下,王某主動參加了系英語學習興趣小組、學院英語俱樂部,參加江蘇省英語口語比賽,并獲得第二名;班級活動由被動參加逐漸向主動參入,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積極性,并能主動與宿舍同學進行交流;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較好,榮獲院三等獎學金、院“三好學生”稱號等。
(二)大三積極參加校外頂崗實習,在一家企業(yè)做維修,實習期間因表現(xiàn)優(yōu)秀,獲得單位領導和實習指導老師的一致好評,榮獲學院頂崗實習“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三)2014年7月順利畢業(yè),畢業(yè)后在所實習的企業(yè)做售后服務工作,現(xiàn)在情況良好。
五、教育思考
(一)樹立信心,學會成長。自信心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1]。愛爾蘭著名的戲劇家蕭伯納曾經說:“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盵2]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自信心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當前,9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庭教育與引導欠缺,自身鍛煉不夠,很多同學由于性格局限,自信心不足。老師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抓住各種良好時機,發(fā)揮學生特長優(yōu)勢,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活動,等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了解自我,學會在學習、生活、活動中成長,逐漸適應新的環(huán)境與生活。
(二)創(chuàng)建平臺,學會助人自助?!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面對困難與問題,幫助他人學會“助人自助”是給予別人最大的幫助。因此,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老師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個性特征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建“自助”平臺,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去處理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學會自我成長。
(三)暢通信息渠道,完善心理危機應急機制。心理危機具有突發(fā)性、破壞性,如何防止危機的加劇,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心理危機應急機制,建立健全三級(學校、系部、班級)網絡,暢通各種信息渠道,通過心理委員、心理信息員、QQ群、短信等,及時發(fā)現(xiàn)各種心理危機隱患,及時發(fā)現(xiàn)心理危機發(fā)生、發(fā)展的誘因,盡早幫助問題學生克服或解決當前困難,以防危機的進一步擴大與加劇。
參考文獻:
[1][2]安玲,劉文.自信心研究新進展:結構、方法及展望[J].社會心理科學,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