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新課標》提出:“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笨梢?,學生能表達自己思想的語言就是學生的個性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語言,有助于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會在個性語言的發(fā)展中提高和培養(yǎng)。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語言呢?
一、在觀察、思維、想象等智力活動中培育個性認知
語言表達和觀察、思維、想象等智力活動有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早在19世紀盧梭就指出:“表達是整個人的活動,我們的語言機制或許連著血管的,如果沒有心臟、肝臟和其他所有器官的幫助,智力是沒有能力表達思想的。”在智力活動中培育個性認知,對個性語言的發(fā)展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大千世界,多彩人生,每個學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觀察、在思考、在想象。同是觀察,有的喜歡著眼于整體觀察,把握整體特征;有的樂于觀察局部,對細微之處也不輕易放過。同是思考,有的喜歡求同,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征;有的則喜歡求異,追求答案的多樣性;有的喜歡打破沙鍋紋(問)到底,體現(xiàn)思維的深刻性;有的卻如行云流水,靈活之極。同是想象,有的習慣于由此及彼地聯(lián)想,有的卻常常突發(fā)奇想,猶如天馬行空,正因為有了智力活動的個性,才會有個性語言的表達。
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智力活動時,既要教給一般的智力活動方法,如觀察一般要按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思考要從分析到綜合概括,想象要有一定的原型等,同時要細心呵護學生智力活動的天然個性。比如觀察時,教師指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觀察,有的學生卻不照著做,答問時,能把局部說得很具體,卻把整體忽略了。從保護學生個性的認知出發(fā),應首先表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然后指點他看看、說說整體特征。此外,在教學中,應允許并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愛怎么觀察就怎么觀察,愛怎么思考就怎么思考,在掌握一般的智力活動方法的同時,使個性認知也得到培育。
二、在感受、體驗中培養(yǎng)個性情感
感受和體驗是指在觀察、思維、想象等智力活動過程中伴隨特殊的情感。沒有情感的參與,智力活動將變得枯燥無味,甚至難以為繼。在感受、體驗的過程中,個性色彩最強烈。同是對待小狗,有的孩子喜愛有加,有的孩子無動于衷,有的孩子則十分厭惡;同是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不同的心境感受則可能截然不同。因此,在指導智力活動時,要允許學生真情流露,而不能壓抑學生的情感,不能讓學生老是板著臉孔,甚至是一臉哭喪相。
在指導表達時,要指導學生寫出對生活對事物的感受和體驗。如,在一次題為《生日的禮物》的作文練習中,多數(shù)同學能按“生日前想禮物,生日時得禮物”的順序寫出事情的經(jīng)過,但沒有寫出自己的感受,因而表達也就沒有個性。講評時,教者要求學生修改時補上“感受”:(1)生日想禮物,怎么想?心情怎樣?(2)生日時得到禮物?心情怎樣?有什么感想、聯(lián)想?在作文中補上“感受”,語言的個性也就突出了:同是盼禮物,性急而外向型的孩子吵著要,內向型的孩子則在焦急中默默地等待;家貧又善解人意的孩子則抱著既盼望又擔心的矛盾心理,想得到自己喜歡的生日禮物,但又擔心這會使本已捉襟見肘的爸爸媽媽更為難……
三、在自由表達中培養(yǎng)個性語言
“愛在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同樣的道理,個性也只能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健康發(fā)展。新大綱強調作文的核心是“自由表達”,這有助于個性語言的發(fā)展。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在“簡單”上下工夫
新課程改革大綱進一步把學生作文明確為練筆的性質,因而把“作文”改為習作,小學生習作是寫“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不是寫給別人看的,也不是為別人而寫。因此,小學生作文應該簡簡單單,沒有心理障礙。它不要求小學生作文有中心思想,把“有條理”改為“有一定的條理”,也是意欲在“簡單”上下工夫,降低作文難度,使學生在習作時沒有心理障礙或比較容易克服心理障礙。
要培育學生的個性語言,就必須按新課程的教學要求,降低習作難度,使學生在習作時不會老是在乎教師怎樣要求,而是怎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真切的感受、富有個性的想象寫下來。
(二)在題材上放寬要求
學生能不能自由表達,題材是個很大的制約因素。既然是教學,就要有序,每次訓練都要一定的作文范圍,訓練次數(shù)多了,也就自然涉及題材的方方面面。但具體到每一次習作,若只局限于一定的范圍,就有可能制約學生的自由表達。如“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出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這樣的題目,假若有的同學喜歡寫大動物怎么辦?也應該允許,前面的題目補上“也可以寫大動物,寫自己熟悉的方面”,這樣一來,就照顧到全班同學都能自由表達,每個同學所寫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喜歡的,“個性”不就容易體現(xiàn)出來了嗎?
四、在作文批改、講評中指導欣賞個性化語言
作文講評,既可以糾偏,又可以強化某種導向。指導欣賞作文中寫得好的個性化語言,可以強化學生在表達中培育個性語言。如對學生中寫出的“圓珠筆在紙上快樂地蹭癢”、“我聽到了花開的聲音”、“立在路邊的轎車上蓋了一層厚厚的棉被,似乎它也怕冷”等典型的兒童個性語言,體現(xiàn)了學生心靈深處的天真爛漫。這是他們把現(xiàn)實當做童話般的世界,因而賦平常的事物以奇特的想象的獨特語言,教師要在批改時用眉批或在講評中及時予以肯定,欣賞學生的表達,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從而寫出更多更好的個性語句,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表達得更精彩。萬不可隨意擱置,更不可進行不恰當批評。否則,只能扼殺學生的個性,使得作文出現(xiàn)“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這樣又怎么能夠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目標呢?
總之,培育個性語言是作文教學的一項任務,有必要進行深入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在新的課程改革的今天,通過語文老師的共同努力,必定會迎來作文教學又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