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摘 ? ?要: 乒乓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并且是深受小朋友喜愛的一項球類運動,具有娛樂趣味性強、打法精于技巧、實戰(zhàn)比賽變化無窮的特點。本文對于少兒對乒乓球運動喜愛程度及訓練后的變化情況、少兒在乒乓球訓練過程中接受啟蒙訓練教學的情況、少兒乒乓球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對少兒選用教材、教法的情況進行研究,通過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分析,并結(jié)合少兒家長的問卷調(diào)查和教練員的訪談對話,得出教練員對少兒進行訓練教學時,節(jié)奏訓練法為大眾少兒乒乓球教學提供的理論性參考。
關(guān)鍵詞: 少兒乒乓球 ? ?培訓狀況 ? ?調(diào)查分析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是一項對技術(shù)動作、控球感覺較細膩、技術(shù)動作較復雜,動作與技術(shù)之間相互促進、聯(lián)系的技巧性運動。同時這是非常受小朋友歡迎的一項球類運動,具有娛樂趣味性強的特征,從而深受廣大小朋友的喜歡?,F(xiàn)在社會上很多培訓基地、場所的出現(xiàn),相對于教練員對于訓練者培訓方法的合理性和專業(yè)性的要求將更精益求精。并且對于今后少兒培訓(訓練)的方法的合理推廣及走向引導,本篇論文充分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和問卷調(diào)查法,結(jié)合一些出現(xiàn)的不規(guī)范的教學,得出教練員對少兒進行訓練教學時,節(jié)奏訓練法為大眾少兒乒乓球教學提供理論性參考。
1.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1.1少兒對乒乓球運動喜愛程度及訓練后的變化情況分析
向赤峰市接受訓練的部分少兒家長發(fā)放問卷,共發(fā)放6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為83.3%。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有100%的家長認為打乒乓球能夠使自己的孩子強身健體。有84%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喜歡乒乓球運動,16%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喜歡乒乓球運動。有94%的家長認為教練在教學乒乓球的訓練方式孩子能夠接受,有6%的家長認為教練教學乒乓球的訓練方式孩子不能夠接受。有90%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學習乒乓球的過程中接受能力很好,有10%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學習乒乓球的過程中接受能力不強。有96%的孩子在訓練后喜歡教練員的教學方式,有4%的孩子在訓練后不喜歡教練員的教學方式。有4%的孩子在訓練后存在情緒變化,有96%的孩子在訓練后不存在情緒變化。有100%的孩子在訓練后由自己再練習動作。
1.2少兒在乒乓球訓練過程中接受啟蒙訓練教學的情況
通過對赤峰市幾所俱樂部、基地就“針對少兒在訓練過程中心理變化及有關(guān)少兒啟蒙訓練的接受情況”等問題對幾位教練員進行訪談,為本論文提供依據(jù)。由于少兒的思維能力有限,并且沒有足夠的球感。在開始練習前要明確擊球前引拍線路與來球的飛行方向是相同的。在迎擊來球過程中要注意引拍動作要做得肌肉放松,并控制好拍形,擊球動作快而有力。在擊打球的過程中,擊球時間過早或過晚是由于少兒在擊球過程中不能準確判斷對方的來球。在訓練時,要少兒正確掌握準確的擊球時間,首先要明確擊球點的位置,必須注意教練員供球時的動作和球的運行速度,并保持球拍做勻速的引拍動作,從而保持在身前較正確的擊球點擊球。
以右手正手攻球動作為例,節(jié)奏訓練法是:在進行一些熟識球性練習的同時,讓少兒反復模仿正手攻球擊球動作,反復進行徒手練習,體會擊球動作用力和放松的協(xié)調(diào)肌肉感覺,建立正確的正手攻球徒手動作。根據(jù)教練員的三步驟完成正手攻球動作,進行實際的臺上有球練習。第一步,當教練員供球時,少兒開始向右后方轉(zhuǎn)體,做引拍動作;第二步,球從對方球拍擊出到落在本方臺面,應完成擊球前的準備動作;第三步,當球從臺面彈起,少兒向前上方揮拍擊球,從而充分掌握正手攻球動作技術(shù)。在練習過程中,徒手練習時,要聽清、聽懂教練員講述的動作要領(lǐng),并反復跟隨教練員進行動作模仿。在掌握徒手動作后,結(jié)合教練員的講解和示范動作,少兒通過反復實踐操作練習,找準擊球球與球拍摩擦后球拍的摩擦部位。
1.3少兒乒乓球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對少兒選用教材、教法的情況
1.3.1在選用教材方面,少兒乒乓球教練員基本選用自編教材。
少兒乒乓球教練員在選用教材方面大多是通過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實際經(jīng)驗和少兒在訓練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并結(jié)合少兒在訓練過程中的實際情況,自己或結(jié)合他人的訓練方式方法整理的適合當齡少兒接受能力范圍的自編教材。
1.3.2在選用教法方面,一般采用節(jié)奏訓練法。
由于少兒的思維能力有限,不容易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很難抓住練習中的重點和難點,以致花大量時間精力讓練習者摸索擊球時間和動作的規(guī)律,教練在教學中相對減少改進技術(shù)和提高擊球質(zhì)量的時間。節(jié)奏訓練法在訓練中不會使原先建立的徒手動作受到破壞,徒手動作經(jīng)過反復的擊球得到鞏固,能使練習者較快、較好地掌握擊球技術(shù)動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訓練過程中,正確掌握擊球的時間尤為重要。首先,要建立正確的徒手動作。學會握拍法后,對一點兒也不會打球、沒有球感的初學者,要講清動作要領(lǐng),并帶著他們做模仿動作。不養(yǎng)成正確的擊球動作,絕不上臺練習。其次,要明確球拍與球的相互關(guān)系。練習者基本掌握了徒手動作后,就要進一步講解和示范摩擦擊球的擊球動作,造成球的合理運行弧線。球拍摩擦的部位要準確,而不是直接將球打出。再次,單線多球練習。練習中,如練習者的擊球點太向后,這可能是其擊球前引拍過慢或擊球時會拍過慢,這時教練員應根據(jù)不同情況要求練習者加快引(或揮)拍的速度;待練習者擊球的準確性達到一定指標后,可進一步采用多球結(jié)合單球的練習。這樣既能省時間,又能進一步鞏固擊球動作,提高擊球命中率。此外,還可加快供球的速度,使練習者加快擊球動作,以鞏固和提高正確的擊球技術(shù)。
2.結(jié)論與建議
2.1結(jié)論
通過對接受訓練的部分少兒家長進行調(diào)查,少兒對乒乓球運動的喜愛程度達到84%,表明大部分少兒都很喜歡乒乓球運動;96%的少兒在訓練后不存在情緒變化。
通過對幾位教練員訪談,得出少兒在乒乓球訓練過程中接受啟蒙訓練教學。
在教練員對少兒進行啟蒙訓練教學時,節(jié)奏訓練法有利于少兒抓住練習的重點和難點,更有利于正確的掌握動作的成形,有機結(jié)合徒手動作和擊球。能夠相對減少少兒動作技術(shù)的改進和提高擊球質(zhì)量時間,使得擊球訓練得到更好的鞏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建議
鑒于乒乓球運動是對技術(shù)動作、控球感覺、靈活性要求比較高的運動,初學者可能對其初學者枯燥乏味的徒手動作練習興趣不是很濃厚,在啟蒙教學過程中尚存在很多誤區(qū),教練員可結(jié)合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有機地相互互補使得教學方法變得更完美,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真正為大眾的少兒啟蒙乒乓球教學提供理論性參考。
參考文獻:
[1]鞠文華.淺談少兒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江蘇省,2009.
[2]徐瑤.體育科技文獻通報.教學論壇學知報,2011.
[3]朱建民.淺談乒乓球心理素質(zhì).江蘇教育報,2012.
[4]姜敏.科研培養(yǎng)戰(zhàn)術(shù)意識,提高乒乓球運動水平.江蘇教育報,2012.
[5]張惠忠.乒乓球躲球訓練的特點.遼寧體育科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