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
摘 要: 在遵循一般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數學課程學習規(guī)律的前提下,廣大教師可以相互交流備課經驗,不斷探索改進備課方法,聚合大家的智慧,從而產生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思路。這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理論知識,認真鉆研教學方法,積極在日常教學行動中實踐,在備課中優(yōu)化智慧的閃光點,不斷總結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經驗和教訓,進而改進教學方法,達到備出高質量課的目的。
關鍵詞: 數學備課 數學思想方法 課堂教學策略 課堂實現目標 課堂教學模式
數學教學是學生探索、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教師引導學生構建數學知識模塊的過程。在遵循一般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數學課程學習規(guī)律的前提下,教師間相互交流,不斷探索改進備課的方法,將大家的想法糅合在一起,產生一些不一樣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并將其運用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數學學習體系。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注重探索不同的備課方法在新形勢下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基于日常備課過程中發(fā)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課堂教學策略的運用、課堂實現培養(yǎng)目標、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四個方面的闡述,從而對自己在備課過程中探求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思考。
一、數學思想方法滲透
1.把握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學層次性。
依據“大綱”精神,在初中數學教學要求中,“了解”的數學思想有轉化、分類討論、數形結合、類比等;“了解”的方法有分類法、類比法和反證法等;“理解”或“會應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數法、消元法、配方法、換元法、圖像法等。以上列舉的“了解”、“理解”、“會應用”,都是數學思想和方法教學中的衡量標桿,如果不遵循相應的教學要求,任憑自己的想法隨意提高或降低知識點的講解層次,就會給日常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
2.因地制宜,把握教學側重點。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既要突出知識重點,又要懂得把數學思想逐步滲入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所以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側重點應當有所不同。比如在低年級要講解較低層次的知識要點,在高年級要講解較高層次的知識要點;新授課階段要講解低層次的,復習鞏固階段要講解較高層次的。下面以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為例加以說明:開始講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時,得先讓學生明確這兩種方法雖然不同,但作用是一致的,都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組化為一元一次方程,兩者統(tǒng)一稱為消元法。消元的思想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在復習階段則讓學生理解消元思想實施的結果是化二元為一元,即化陌生為熟悉,為徹底解決問題鋪平道路,從而把消元的思想上升為轉化后的高層次數學思想。其實,中學數學處處都體現出轉化的思想,如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未知為已知、化高次為低次等,都體現出這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最基本的思想。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常用的很多數學方法實質就是轉化的方法,從而確信轉化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其次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意識的訓練,使學生掌握這一具有重大價值的思想方法。常見問題有: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將“二次問題”轉化為“一次問題”;解分式方程時,將“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解斜三角形(多邊形)時,將其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將異分母分式加減法轉化為同分母的加減法等。
二、課堂教學策略的運用
1.主體發(fā)展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在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則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組織并落實多種形式的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活動,從而提高自身的認識能力,增強情感體驗和情感控制能力,發(fā)展個性特長。
2.動機激發(fā)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吸引到有興趣的、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產生的愉悅和成就感,學會正確地對待挫折,從正反兩方面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3.層次設計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從“自主、合作、體驗、發(fā)展”等四個層次為學生創(chuàng)設概念、定理的情況,設計知識定理和公式的發(fā)現過程,讓學生體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領悟尋找真理、發(fā)現規(guī)律的方法和思想。
4.探究創(chuàng)新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和探尋問題的時間,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大膽質疑,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不同意見和獨特見解。
三、課堂實現培養(yǎng)目標
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觸類旁通的學習技能,具體有以下六個方面。(1)會審題:能對問題情境進行綜合的分析,找出因果關系;(2)會建模:能把實際問題數學化,建立數學模型;(3)會轉化:能對數學問題進行變換化歸;(4)會歸類:能靈活運用各種數學思想和方法,對問題得以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并進行總結和整理;(5)會反思:能對數學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6)會編題:能在學習新知識后,在模仿的基礎上編制練習題。
四、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
在課堂中,一要做到“精講、善導、激趣、引思”,其目的是反對滿堂灌,提倡精講、多練;二要把“微笑、尊重、寬容、民主、探究、合作”帶進課堂,主要是要求教師做到,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促進課堂和諧、高效;三要做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釋疑,訓練檢測”,其目的是強化教育教學管理,規(guī)范教學行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在平時要多關注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和態(tài)度,結合實際情況,全面落實新課標要求。綜合以上所述,教師對學生的潛能進行充分挖掘,點燃學生的激情,使全體學生在樂學中獲取知識。
在學校中,還可以以大家認為比較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上得輕松、學生學有樂趣,課堂氣氛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效果較好)。通過去粗取精,定出基本框架,確定基本流程,形成基本的操作方法,升華為統(tǒng)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容易接受、學有榜樣,隨時可通過聽課接受指導。
綜上,我們必須在備課過程中集大成,優(yōu)化智慧的閃光點,從而備出適合教學、適合學生學習的高品質的課。
參考文獻:
[1]郝霞.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4(08).
[2]馮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5).
[3]李海柱.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進行初中數學教學[J].學周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