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踐行陶行知先生這一深邃的思想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聯系生活教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關鍵詞:生活情景;激發(fā)興趣;實踐活動
一、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材,使教學生活化
陶行知說:“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會即學?!睂W說,更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知識的原型。
比如,在教學“千克的認識”時,我這樣導入:任意選一位學生和老師比較,你想說些什么呢?(高—矮、大—小、男—女、輕—重、胖—瘦、白—黑)老師重,學生輕。在生活中經常要比較物品的輕重。瞧,今天老師帶來了包裝大小差不多的兩袋食品,一袋是紅棗,一袋是腰果。猜一猜,這兩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你有什么辦法知道這兩袋食品究竟哪袋重,哪袋輕呢?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千克的認識”……通過利用學生所熟知的物品來感受輕重。
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社會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入社會生活中去實踐,切實地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二、利用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痹谔招兄磥?,“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币虼怂貏e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
例如,在“認識百以內的數”一課中,要讓學生體驗到100的大小,積累數感,可首先運用課件出示1捆小棒,一直出示到9捆小棒,讓學生跟著課件一起10個10個地數,最后再增加1捆小棒,提問學生是多少根小棒。其次,在學生認識100后,一起跟著課件10個10個地數到100,積累數感;最后將這10捆小棒捆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100的多少,學生會為一大捆100根的小棒發(fā)出驚嘆聲。在教學中讓學生體驗這些過程,與學生一起經歷知識積累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在數學思維上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引導學生采用新型的數學學習方式,在“玩”中學數學,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知事理。讓學生主動地“做數學”,才能用豐富的內容創(chuàng)造出多彩的課堂,才能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設計“生活情景”,返回生活現實,鞏固新知,應用新知
陶行知極其重視實踐,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號。在教育方法論上,他特別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解決了長期困擾中國教育史的“勞心”和“勞力”的問題。他說:“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fā)明之母。事事在勞力勞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辈⒂纱说贸鰧W習方法的論斷:運用知識,“用心以制力,就是要想如何可以把這件事做好,如何運用書本,如何運用別人的經驗,如何改造用得著的一切工具,使這件事和別事相互影響?!?/p>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在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進行練習或實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開展演練,就能使學生將數學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能得到逐步培養(yǎng)。
心理學實驗證明,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25分鐘,也就是說要想讓一個小學生全神貫注地上完40分鐘的課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時間短,課堂上如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效。教師要利用小學生好奇的特點,利用學生的注意力規(guī)律,結合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出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關注課堂。例如在“認識11到20各數”時,創(chuàng)設羊羊運動會的情境,和喜羊羊一起學習認數,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效果非常好,在練習中設計灰太狼考驗小朋友們的題目,激起小朋友們挑戰(zhàn)困難的斗志。課堂中插入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按照電視中的情節(jié)和角色安排,將學習的內容貫穿其中,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很高,效果不言而喻。又如在“分一分”一課中,給孩子出示超市的情境圖,將孩子帶入超市真實的一角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縱觀“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就是注重“實踐”,也就是以“做”為中心,反對“教死書,死教書”,反對脫離生活的假教學。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強調課程與社會的聯系,更著眼于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的培養(yǎng)。在推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課程改革中,我們應該向課程標準看齊,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探索,使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與實際的需要,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真正讓學生參與、體驗、探索。
參考文獻:
楊梅芳.在數學教學中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追尋與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