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輝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味?!崩首x是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書聲瑯瑯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征。古人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娎首x是學習語言知識所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技能,是學好一門語言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努力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培養(yǎng)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
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為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學生要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葉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闭Z文教學中對文章的記憶,倘若離開了反復的朗讀,是強記,不牢固的;而反復朗讀,是不斷地咀嚼享受,也自然易記,還記得牢,“熟讀成誦”就是這個道理。
2.教師要以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欲望。教師精彩的范讀,像一股清泉流淌于學生稚嫩的心田,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朗讀水平才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3.采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xiàn)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梢杂锌陬^表揚、班級加分、年級評比等形式,給予學生精神和物質獎勵。
4.經(jīng)常進行各種比賽。開展班級小組賽、課前賽、校級大賽等各級別的比賽,讓人人參與朗讀,人人是朗讀能手,在比賽中可以收到不錯的朗讀效果。
二、打好朗讀基本功
要想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丟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錯句子,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弊x書也不例外,就這點來講,最好從小學一年級抓起,嚴格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做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么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范讀領路,模仿入境
范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講前范讀,一般適合于情境教學的文章,像《十里長街送總理》《麻雀》等;二是講中范讀,適合于范讀課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三是講后范讀,具有一定的欣賞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注意,講后范讀要選擇寫景狀物的文章。如教學《雪》這篇文章時,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范讀重點段,學生閉眼靜靜地感受,腦海中形成一幅美麗的雪景圖,從而達到一種境界,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
這里要提一點,“打鐵還要榔頭硬”,教師的朗讀水平高了,才能正確地指導、點撥學生,教師的朗讀表情多了,學生的臉上才會顯出豐富的情感。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
四、采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愿讀、樂讀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要避免煩瑣的教學分析。如果一味地講,不講求形式的多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都是不容易讓他們接受的。在朗讀時,可以采用指名讀、選段度、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合作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讀、幫扶、領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但有一點注意,低年級的學生喜歡競賽、表演的形式,教師不妨試一試,而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度、品讀。此外,教師要注意不能讓學生為讀而讀,應提出不同的要求,體現(xiàn)出讀的層次性。
五、注重評讀,使學生讀中求新
小學生朗讀水品還不高,但他們能進行一些初步的評讀。當一名學生讀完后,可以讓另外一些學生能公正地給予評價。如教學《荷葉圓圓》一課,當一名學生讀完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這位學生讀得怎么樣。有個學生站起來說:“他讀課文時聲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沒有感情。”這時老師追問有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這一段讀給大家聽嗎?”這位同學欣然同意了,當他讀完后請其他同學再做點評,有位同學說:“他讀這段時非常有感情,聲音洪亮,還加上了動作,我覺得很好?!比缓?,老師讓全班同學模仿這位同學的語氣讀一讀這段,效果很好。
六、注重朗讀評價
朗讀評價,應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聆聽,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多給予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及評判。學生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會讀得更精彩。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師評價時經(jīng)常愛說的是:“你讀得非常好”“你讀得真不錯”之類的話,教師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fā)現(xiàn)他們朗讀中的優(yōu)點,哪怕一個詞、一句話都給予肯定。學生們在教師的鼓勵中會樹立自信心,增強閱讀興趣。
七、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品讀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從讀得正確到讀得流利,再到讀得有感情。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把課文讀熟;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帶著對文章的情感讀文,讓自己的情感在讀書中流淌。
八、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學生入情入境地閱讀
要將錄音、錄像、投影等多媒體引進課堂,用生動形象,直觀的課件吸引學生快速地入境,讓學生從中領悟課文的內容、情感。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讀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發(fā)展思維,激發(fā)情趣。學生朗讀力提高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啟示我們,不斷地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