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唐文國
摘要:教師只有認真研讀古詩詞,充分發(fā)揮教學創(chuàng)造力,立足文本,找準時機,尊重體驗,有效拓展,方能有效引導學生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幫助學生更好、更多地浸潤于古詩詞的熏陶中。
關鍵詞:古詩教學;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4-069-2
在語文教學中,不少老師喜歡在一篇課文上完之后進行拓展延伸。有些拓展能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比較有效;有些是為了拓展而拓展。近期,我們圍繞“詩詞有效拓展”這一主題,開展了教學研究活動,執(zhí)教了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清平樂 村居》這首詞,在同年級兩個班進行了不同的拓展教學,收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
【片段一】
……
師:同學們,辛棄疾不僅期望百姓安居樂業(yè),作為一名將軍,他更渴望朝廷早日收復失地,希望自己能夠馳騁沙場、建功立業(yè),有詞為證(出示《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請同學們讀讀這首詞,你讀出詞人怎樣的心境?
生1:我從“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讀出他抗金的壯志,急切想統(tǒng)一祖國,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
生2:我從中也感受到詞人想建功立業(yè),可惜壯志難酬?。?/p>
生3:我從“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一句也感受到詞人迫切想要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
……
師:的確如同學們所說,然而想要建功立業(yè)的辛棄疾卻屢屢遭挫,報國無門,留下了許多惋惜之詞?!冻笈珒?書博山道中壁》就是其中一首,這也是他閑居上饒時期的作品(出示)。再讀讀這首詞,你又從中讀出詞人怎樣的心境?
生1:我從“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边@句感受到詞人希望祖國統(tǒng)一,可有志難報,萬分憂愁。
生2:我還從這句中讀出了詞人對朝廷的不滿,壓抑之情又無處訴說的心境。
生3:我還讀出了這首詞與《清平樂 村居》中詞人表達的喜悅之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師:你們真會讀書。是呀,這就是豪放派的代表詞人——辛棄疾,他的詞不僅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而且風格多樣,值得我們細細品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三首詞。
生齊讀。
【片段二】
……
師:同學們,作為豪放派愛國詞人,辛棄疾在《清平樂 村居》中僅僅表達了喜悅之情嗎?他期盼的僅僅是安寧平靜的生活嗎?
生沉默
師:我們的校本教材從54~59頁共選編了辛棄疾的五首詞,我們可以把它們當作一個整體來讀,因為它們都表達了辛棄疾的所思所想,是有聯系的。請你們讀一讀這五首詞。(出示《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丑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青玉案 元夕》)
師:讀完了這五首詞,再來讀這首《清平樂》,你對辛棄疾的內心情感又有什么新的體會呢?
生1:我能感受到詞人強烈的愛國情感。從《破陣子》中,我感受到詞人雖然身在農村,但心卻在朝廷、戰(zhàn)場。他多么希望建功立業(yè),報效祖國?!肚迤綐贰分胁粌H表達了詞人的喜悅,還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心境,他想讓老百姓們都過上和平、舒適的日子。
生2:我也這么覺得,他害怕連這里的安靜美好也受到戰(zhàn)爭的破壞。
生3:讀了這五首詞,我特別能感受到詞人內心的惆悵,政治抱負不能施展的痛苦,只好寄情山水了。
……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有深度,一首《清平樂 村居》,我們讀出了向往、羨慕、無奈、擔憂、憤恨。要真正地讀懂一首詞,走進詞人的內心,不是讀這一首就夠的。讓我們帶著對詞人內心更深的理解一起來讀這首《清平樂 村居》。
生齊讀。
比較兩種設計,我們發(fā)現:“設計一”中執(zhí)教者拓展了辛棄疾頗具代表性的兩首詞,以期讓學生全面了解辛棄疾的憂國憂民、壯志難酬、豪邁雄放。學生們在課堂上讀了這兩首詞,也抓住了詞中的句子,較為深刻地體會到了詞人的心境。然而卻不禁引起我們的思考: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辛棄疾”嗎?顯然,這樣的拓展是偏離教學目標的無效拓展。
而從“設計二”中我們可以看到,執(zhí)教者結合校本課程,拓展了校本教材中收錄的辛棄疾的五首詞,讓學生自己結合校本教材中的注釋朗讀、品味、理解、體會,引導學生在讀懂五首詞的基礎上,透過《清平樂 村居》的文字感悟詞人憂國憂民、惆悵的心境,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多讀、多背、多積累,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古詩詞教學中的拓展勢在必行。然而,“古詩文的教學,不僅要會讀,會背、會默寫,更重要的是能體會作者賦詩時的意境,體會古詩文的意象?!庇谑?,我們不禁要產生疑問:究竟該如何拓展才是有效拓展?毋庸置疑,只有把握拓展的“度”,方能事半功倍。
一、醉翁之意不在酒,立足文本有限度
歐陽修《醉翁亭記》中寫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筆者認為,古詩詞的拓展之意也不是為了追求形式上的拓展,無論是拓展材料的選擇,拓展數量的確定,還是拓展形式的展現都要以“本”為本,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因此,教師在拓展古詩詞時要遵循“因學選材”的原則,通過其他古詩詞的引入,讓學生更好地閱讀、理解、品味所教學的古詩詞。正如“設計二”的拓展,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品讀五首詞中詞人的心境來深入體會《清平樂 村居》中詞人所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拓展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有效拓展,它實現了超越文本之后的文本回歸,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達成了教學目標。
二、不畏浮云遮望眼,于需要處有準度
王安石詩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惫P者以為古詩詞的拓展也應立足詩詞教學的“最高層”——把握詩詞的教學目標、重難點,讀熟、讀景、讀情。這樣才不會被紛繁復雜的拓展花樣迷惑,才能找準文本與補充材料的聯結點、切入時機,實施有效拓展。教師要深入品讀詩詞,揣摩、把握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和讀不懂的——“重難點”“課文留白”“超經驗”“未知的”內容,實施有效拓展。在“設計二”中,執(zhí)教者站在詩詞教學的“最高層”,找到詩詞拓展連接點,在“理解詩情”的教學板塊拓展了學生比較熟悉的辛棄疾的五首詞,幫助學生體會到了《清平樂 村居》寧靜的意境下所蘊含的壯懷激烈,喜悅的情感下所透出的惆悵感喟,以及詞人濃濃的愛國情懷。
三、橫看成嶺側成峰,尊重體驗有效度
閱讀古詩詞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在與古詩詞的對話過程中,有著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正如蘇軾詩中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比欢旁娫~年代久遠,學生又受限于生活經驗,因而常無法透徹地理解詩句,無法與作者共鳴。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把握學生的閱讀體驗,拓展也應建立于此?!霸O計二”中,執(zhí)教者充分把握了學生對問題:“作為豪放派愛國詞人,辛棄疾在《清平樂 村居》中僅僅表達了喜悅之情嗎?他期盼的僅僅是安寧平靜的生活嗎?”一知半解,產生迫切求知欲的閱讀體驗,巧妙地拓展了辛棄疾具有代表性的五首詞,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借助拓展內容,體會到辛棄疾在《清平樂 村居》中表達出的痛苦、悲憤、惆悵、遺憾的情感,與詞人產生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