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龍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fā)生了許多的變化。無論是課堂教學的內容還是課程教學的方式都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全貌進行全方位的素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新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改革是一項對于傳統(tǒng)教育方式進行修正和彌補的改革。新課程要求各個學科教學應該以重視素質教育為重點,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重要任務,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為出發(fā)點進行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
一、傳統(tǒng)模式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弊端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人,左右著課堂教學的開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起到一個參與的作用。學生往往是被動受聽。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學習中的興趣和參與度大大降低,使得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熱情度也大大降低,整個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二、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具體表現(xiàn)
(一)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又更加的科學。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往往會存在一些老舊的文章,這些文章的內容已經無法適應現(xiàn)在教學的要求,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大大降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開展,課堂教學內容與時俱進,許多文章和現(xiàn)在社會生活發(fā)展休戚相關,使學生更加愿意主動的去學習。
(二)課堂教學氣氛更加的活躍
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氣氛變得更加融洽。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效的互動更加的頻繁,而且教師能夠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的做法使得課堂教學存在許多不和諧因素,新課程改革改變了這種教學氛圍,為整個課堂教學贏得了更好的教學氛圍。
(三)學生的自我學習主動性增強
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我學習主動性逐漸的增強。所謂學習的主動性,指的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增強,而不是教師的填鴨式教學的模式。學生自我探索知識的能力較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改進,學生從教我學逐漸變成我要學。
三、新課改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路徑
(一)加大力度進行素質教育內容的滲透
小學語文是一個基礎性學科教學,它對應各個學科的發(fā)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加大力度進行素質教育內容的滲透,使整個課堂教學以素質教育理念為主要目標。
(二)提高備課的質量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備課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觀念,從教學目標的制定以及教學方案的編寫等方面進行完善,并注重在課堂活動前對可能利用的教學資源進行挖掘。其中在制定教學目標過程中應遵循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而且強調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具體制定目標過程中應注重階段性特點,注重突出學生的語文能力。例如,在學習《荷花》中,教學目標可設定在詞匯書寫以及課文朗讀的準確性并了解作家所描述的荷花特點等。而在教案編寫過程中,教師應改變以往完全依托于教學內容的備課方案設計,其極易出現(xiàn)忽視教材的整體性,影響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提高。
(三)完善教學的方式
傳統(tǒng)語文教學多集中在某一固定模式或程序中,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現(xiàn)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語文教學目標以及課堂教學內容引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以“讀讀、講講”方式運用于課文講讀過程中;以“議議、練練”的方式運用于課文閱讀中;以“繪畫、改寫”的方式應用詩歌教學中。在課堂活動中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采用一種或多種方式。同時,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中也提及教學中的游戲法,其具體指為在課堂中引入一定的競賽、游戲等活動使課堂氛圍得以活躍,使學生能夠以輕松愉快的心態(tài)習得語文知識。以《一粒種子》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群體表演,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表演掌握文章內涵,也因此調動課堂的整體氣氛。另外,教學過程中往往涉及對學生的評價與考核內容,教師應注重改變傳統(tǒng)完全依托于考試成績的方式,需從學生各階段取得的成績整體考核,確保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得以提高。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課堂教學資源的利用。其中以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典型,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關于教材內容的音樂、圖片以及其他音影音像材料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需注意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其教學的輔助作用方面,若過于追求其使用方式很容易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如在《小石潭記》學習過程中,教師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課堂內容完全集中在石灘的相關圖片中,很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因此在利用過程中需遵循實施適度原則,通過板書的配合以及適時的講解以發(fā)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避免語文課堂成為多媒體展示課。
參考文獻
[1]葛雅慧,王鳳霞.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要求——小學語文教師素質的調查報告 [J].甘肅高師學報,2008(01).
[2]武合新.新課程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師眼中的“利”與“弊”[J].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02).
[3]尹新喜. 新課程改革下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與對策[J].品牌,2014(12).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