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鳳
【摘要】文言文,深奧難懂,許多學生望而生畏。但文言文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標下文言文教學,巧用古今異義詞之比較,注重語法分析,激趣導學,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功能,不斷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文言文;課堂教學;語法分析;激趣導學;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古今異義詞之比較,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古今異義詞,是文言文中詞形與現(xiàn)代漢語的詞形相同,但意義和用法不同。它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比較法教學古今異義詞,提高學生記憶古今異義詞的效率。如以《扁鵲見蔡桓公》為例,文中的句子“望桓侯而還走”的“走”是一個古今異義字,教師可以采取比較法進行教學。首先,請學生說出帶有“走”字的詞語,如遠走高飛、走投無路等詞,然后教師解釋“走”字在這些詞語中是“行走”的意思,而課文中的“走”是指“跑”的意思。這樣進行比較,學生對“走”字的理解會更深刻,在今后學習文言文時遇到“走”字時,就能夠快速地對其做出正確解釋。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的關鍵是找準兩個或幾個詞之間的關聯(lián)點,通過關聯(lián)點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再通過比較異同,從而達到識記古今異義詞的目的。
二、語法分析,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一)掌握辨析句式特點,理解語義
從文言文翻譯來看,學生翻譯句子的難點在于判斷句式,如對賓語前置等句式難以把握句子的正常語序,無法快速地翻譯句子。針對這個情況,教師應指導學生從句子本身出發(fā),分析句子的特點、結(jié)構、成分,用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qū)ξ难晕木渥舆M行調(diào)整,使其成為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以《鄒忌諷齊王納諫》為例,文中的句子“忌不自信”為賓語前置, 這個句子的主語是“忌”,謂語是“信”。可是,為什么謂語后面沒有賓語呢? 因為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個句子正常的語序是:主語+謂語+賓語,但是文言文中的句子并不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進行排列。在古代漢語中,一些賓語經(jīng)常放在動詞
(或介詞)前面,這種語法現(xiàn)象稱之為“賓語前置”。“忌不自信”即是賓語前置句,調(diào)整之后的正常語序應該是“忌不信自”,將句子翻譯為:鄒忌不相信自己。通過教師的解析和引導,學生能夠很快地掌握賓語前置句的特點,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調(diào)整句子的語序,就能很快地將句子翻譯出來。
(二)分析句子間的關系,理解句意,確定詞義
同詞的組合一樣,一段話中的句子也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連綴起來的。而這“一定的順序”又反過來制約著我們的言語行為,規(guī)定著你說了“因為”,就得說“所以”。因此,我們也可以從句與句的關系分析、推斷詞句的意義。如《捕蛇者說》中也有一句: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背踝x之下“猶信”很容易被翻譯為“才相信”,但它還可以譯為“還是真的”,究竟哪個是正確的呢?我們來看前面一句:現(xiàn)在從蔣氏一家的遭遇來看——下面應該接說話人對“看”的對象的評價性的話,表示說話人的看法。因此,“猶信”的主語應該是承前省略了的“孔子的話”,謂語是“信”。此句應譯成:現(xiàn)在從蔣氏一家的遭遇來看,(這句話)還是真的。
三、激趣導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它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文言文歷來都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教學方法不當,就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時文言文教學,可以“激趣導入、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以“溫故知新”“豁然開朗”“三顧茅廬”等成語名句引出課文。課前可讓學生預習這些成語的本意、引申意及出處,增強學習《論語》《桃花源記》及《出師表》等課文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另外,文言文名篇都有精彩的語段,有長于描寫的、重于敘述的、偏于議論的,像《口技》中的“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如果教師在朗誦這一段落時,配上音樂播放視頻,可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教師領讀,提升學生朗讀水平
文言文教學最有價值應該是誦讀法。誦讀可以豐富學生感悟、積累、儲存的語言材料。初中生學習文言文,只有先通過反復的誦讀吟詠,獲得初步的感性認識之后,再經(jīng)老師點撥分析,才能進入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認識。在文言文誦讀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教師的領讀尤其重要:首先,教師領讀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正確的朗讀。由于文言文生字多,個別字的讀音與今天通行的讀音不一樣,如果教師不領讀,只讓學生聽老師范讀,學生很難保證不出錯。其次,教師領讀還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把文章讀流利。文言文之所以讀起來不順暢,除了生僻字多,難以認記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有些長句子不容易確定它的停頓之處。老師在領讀課文時,該停頓的地方停頓讀,學生跟著讀上幾遍,自然能夠把握長句的停頓,這樣,學生自然會讀得朗朗上口。再次,教師領讀有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坝懈星榈乩首x課文”是必須建立在正確把握文章感情基調(diào)的基礎上的,教師的領讀就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體會到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并把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老師滿懷激情地領讀,感染并影響了學生,學生自然會很容易地進入文章的情景,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從而達成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只要我們積極探索,掌握了適宜的教學方法,勇于改革,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逐步深化學習,就能取得良好成效。
參考文獻
[1]梁洪宇.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的途徑[J].廣西教育,2014(09) .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