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情境教學進入小學語文教學,通過調動學生的主觀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感覺體驗,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重視情境教學這一教學方法,并合理地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人文素養(yǎng)
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指的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或者引入生動、具體、形象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教材中的內容,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需要結合具體內容創(chuàng)設具體氛圍,只有讓學生得到真實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才會更加明顯。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的效果
1.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獲得細致的情感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逼真、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可以在這個相對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感受,教師則從情境開始教學,讓學生在生動、逼真、美感的情境中學習,更加有利于學生獲得感性資料,獲得細致的情感體驗。例如,在學習《頤和園》《錢塘江大潮》等等景色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進入真實的環(huán)境,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地看到壯麗的景色,學習的效果也就得到了提高。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中會通過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較長時間的興趣,可以讓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中進行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是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因為情境教學促進了知識與情感的有效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情緒,因此活躍了課堂氛圍,推進了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3.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將學生帶入作者所處的情境和時代中,學生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來感受和思考,再加上意境深遠的情境氛圍,已經(jīng)成為學生大膽想象的平臺。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和生活情境,拓展思維想象空間,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
1.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很多課文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可以聯(lián)系生活事件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生活事件中,以拉近學生學習與生活的距離,促使學生結合最近發(fā)生的生活事件進行思考,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xiàn)對新事物和新問題的觀察和思考,促進學生學習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學習《新型玻璃》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學文章后開展產品發(fā)布會情境,選出一種自己最喜歡的玻璃然后假設自己是一個生產該種玻璃的廠長將其推銷出去,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會認真學習課文,在這種情境中也會主動回答和互動,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得到了提高,也培養(yǎng)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2.運用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
認識客觀事物首先可以通過觀察進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法,可以充分發(fā)揮其直觀性強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感性認識,促使學生理解和驗證知識,進一步學習知識概念,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蒼耳、蒲公英、豆莢等種子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從觀察這些種子的外形特點出發(fā),并演示種子傳播的情境,這樣一來,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對于這些種子的概念增強了,學習質量也提高了。
3.借助圖畫創(chuàng)設情境
運用圖畫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運用圖畫形象、具體的特點,將課文內容中的語言運用圖畫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符合小學生對形象易于接受和理解的特點,因此可以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描述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通過活潑生動的語言,再教學生在白紙上畫出這四種動物行走的腳印,學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理解了課文中的語言描寫,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運用音樂營造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一些情感豐富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情境素材,尋找一些與文章情感色彩相得益彰的音樂,并將其帶入課堂教學中,借助音樂的感染能力,讓學生融入一定的情感世界中,進而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例如,在《雨后》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歡樂的情感特點選擇輕松愉快的音樂做配樂朗誦,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中。再如,在學習《月光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并結合月光曲的優(yōu)美音調引導學生用心感受課文的意境,可以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5.運用角色扮演情境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具有戲劇性,教師可以結合這些富有戲劇性的文章組織學生編成小型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的表演欲望非常強烈,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和研究文章的語言,將文字語言轉換為形象客觀的表演和語言表白,這對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學習《小烏龜找工作》課文時,教師可以將這篇課文編成小小的情景劇,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扮演,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再如,在《陶罐與鐵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改編文中的語言、如何展現(xiàn)不同的動作神態(tài),再進行角色扮演,這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小學語文教師要掌握情境教學的模式和方法,采用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促進學生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高,發(fā)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崔巒.不斷探索深化改革:在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上的總結發(fā)言[J].小學語文教學,2007(0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