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菊
摘要:不管是重點中學還是普通學校,每個班級總會有那么一些學習較差一點的學生,跟不上教師講課的“步伐”,逐漸的被其他學生甩在后面,這樣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后進生”。那么,怎樣將這些后進生進行轉(zhuǎn)化,使之學習上進,奮發(fā)向上呢?本文將對此展開探究。
關鍵詞:后進生 ? 形成原因 ? 轉(zhuǎn)化策略
人與人之間是有差距的。所以,作為教師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對學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應該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我們所說的后進生,其實就是指的班里的“差生”,對于差生,我們不能歧視他們,更不能看不起他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想盡辦法提高他們的數(shù)學成績,使他們盡快地趕上其他學生,把數(shù)學成績提上去。那么,這些后進生的成績是怎么被落下的,教師又應該怎樣幫助他們提高數(shù)學成績呢?
一、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自身的因素是使他們形成后進生的主要原因,也叫內(nèi)因。因為他們的智力發(fā)育比較慢,接受事物的能力自然就會比同齡的其他學生稍微慢一些,尤其是像數(shù)學這種考驗學生智力的學科,接受起來就會吃力一些。因為智力較高者,其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就高;反之,智力較低者,他們的學習潛能就會受到影響,不利于他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學生的智力因素是使他們形成后進生的一個原因。另外,非智力因素也是形成學生學習不好的一個方面。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這些所謂的“后進生”,他們沒有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沒有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差,對學習沒有興趣等,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不會得到提高的。因此,某些非智力因素也是使學生變成后進生的原因。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孩子生下來進入的第一個“社會”。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今后是否能夠成功、成才,所以家庭教育在對學生的各種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表現(xiàn)在家庭觀念、家庭氛圍、家庭成員間的關系等方面。舉個例子,一個家長,他過分溺愛他的孩子,要什么給買什么,自以為這樣就是對孩子好了。殊不知,這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獨斷專行、驕橫跋扈、無所顧忌的“小霸王”,而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從來都是不聞不問,漠不關心。試問,這樣的家庭教育能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暮脤W生嗎?反之,如果家長對孩子提出過分的要求,根本不切合實際,當孩子達不到他所期望的目標時,就會對孩子怒目而視,甚至拳腳相加。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情緒,更有甚者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影響一生前程。還有這樣的家長,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就自作主張地給孩子報了多個補習班,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成就。但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們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干涉孩子的學習,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擔,孩子不愛學習了,久而久之,便淪為了“后進生”。另有一些家庭,父母感情不好,經(jīng)常吵架,甚至還鬧到離婚的地步。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里,得不到任何溫暖,在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永遠無法彌補的陰影,逐漸對學習失去了信心,變?yōu)椤昂筮M生”。還有一種孩子,父母到外地打工了,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這樣的孩子我們稱之為“留守兒童”。這些孩子自制力不強,爺爺、奶奶又特別溺愛,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誘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見,家庭因素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巨大啊!
(三)學校方面的因素
應試教育下的中國國情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是第一位的,分數(shù)是考核學生的一項重要指標,沒有好的學習成績是不會得到教師的喜歡的?!昂筮M生”往往學習不好,還經(jīng)常給教師惹出各種麻煩,所以,一般的教師都不太喜歡這樣的學生,成為了教師“冷落”的對象。當然,也有一些教師真心想幫助他們,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補課、談心等,無奈方法不對,收效甚微,慢慢地就會失去信心,不愿意再進行嘗試了。其實,除了教師心態(tài)的因素以外,造成學生成績落后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教師的教法陳舊、枯燥;教師的教學活動單一,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校的課程設計不合理等。
二、轉(zhuǎn)化后進生的策略
(一)學生自身原因造成的后進生的轉(zhuǎn)化策略
對于智力有缺陷的學生,教師一定要想辦法給他們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積極思考。同時,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篩選學習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找出適合他們的方法,因材施教,培養(yǎng)興趣。對于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學生成績不佳,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可先用一些簡單的問題給他們做,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潛能,提高他們的自控能力。另外,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情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
(二)家庭原因造成的后進生的轉(zhuǎn)化策略
對于不良家庭給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教師要經(jīng)常給這些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找出問題的癥結,對癥下藥,鼓勵學生擺脫黑暗的陰影,使他們再次煥發(fā)學習的生機和活力。同時,教師還要到這些學生的家里家訪,對家長進行說服教育,使其配合教師提高學生成績。
(三)教師原因造成的后進生的轉(zhuǎn)化策略
教師要從內(nèi)心深處去尊重和接納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看到學習的希望。同時,教師還要改進教學方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
總之,轉(zhuǎn)化后進生需要家庭、社會、學校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