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娟
【摘 要】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法律素養(yǎng)的重要培育基地,高等院校理應當仁不讓地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穩(wěn)步發(fā)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高校 ? ?思政教育工作 ? ? 指導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全面涵蓋了社會、高校、家庭與個體多方角色。就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其具有主體、客體、內(nèi)容、方式等基本要素,其相互間互相制約和影響,對于高校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據(jù)著我國思想文化領域的制高點,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源,也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途徑,因此,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如何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作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質(zhì)量,關系著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高低,甚至會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導作用分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引領著我國社會思潮,更凝聚著國民的共識。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其理論教育過程中的價值觀難以保證學生能夠科學判斷和形成其正確的行為準則,同時,大學生還難以穩(wěn)定地運用該時期的價值判斷,所有這些已經(jīng)形成的價值觀也不依托于大學生而存在。大學生求學之路始終離不開社會生活,無論社會實踐活動還是兼職,均推動他們逐步融入社會中,如此種種都為加快其價值觀建構(gòu)和形成提供動力。校園與社會生活使得大學生不斷重新審視自己所形成的價值觀,因此,對于畢業(yè)生而言,雖然他們即將離開校園,但價值核心觀仍不夠牢固,多數(shù)只可以依據(jù)“工具理性”進行看待,并選擇相應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不少大學生接觸社會后,其核心價值觀念的踐行依據(jù)仍是依據(jù)自身與公眾兩大利益的平衡作為基礎,這無疑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質(zhì)疑。由此可見,只有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作用,方可對高校傳統(tǒng)思政教育工作進行修正,繼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牢固的核心價值觀。
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線。十八大已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后教育部也在高校指定思政教材中明確指出: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法律素質(zhì),關鍵在于促使學生養(yǎng)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這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主線。由此可見,高校思政教育必須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線的指導。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層面上對我國社會主義本質(zhì)特征進行明確,并在諸多思想差異之間形成了廣泛的共識,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價值導向,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為了有效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確保其能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應注重以各課程教學目標及任務為依據(jù),有重點、有層次地將其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整個過程,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實現(xiàn)自身思想道德及素養(yǎng)的逐步提高,培養(yǎng)自己優(yōu)良的意志品德,對未來發(fā)展具有明晰的目標。
首先,對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簡稱《基礎》)課教學而言,應加強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培養(yǎng)。由于《基礎》課多是面向新生開設的,為此,教學目標在于加強新生的思想道德與法制教育,使其能夠快速融入大學新生活,并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成長與發(fā)展中能夠妥善地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教師教學中應善于同學生思想特點相結(jié)合,從學生具體行為出發(fā),結(jié)合目前常見的問題,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深化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引導其自覺踐行道德規(guī)范,積極傳遞正能量。
其次,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而言,應著重加強“全面自由發(fā)展”教育?!对怼氛n肩負著引導學生采用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認識世界的使命。在該門課程教學中,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馬列主義思想武裝當代大學生的頭腦,引導其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將“人自由、全面發(fā)展”作為終極追求目標,這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觀念不謀而合,教師應指導學生加強馬列主義理論知識體系的構(gòu)建。
再次,對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教學而言,應關注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的教育,培養(yǎng)其牢固的愛國主義情懷及堅定的民族自尊心。該門課程最關鍵是要通過我國近現(xiàn)代史學習,掌握我國人民為實現(xiàn)兩大歷史任務,是怎樣團結(jié)起來抵御外敵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實現(xiàn)我國民族獨立、復興的。教師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了解近現(xiàn)代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還要學會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與方法論,對歷史問題進行科學評價,明確我們黨選擇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由此強化自身的民族精神,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能夠積極、熱情地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中。
最后,對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而言,應著重加強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奮斗目標的教育,用以深化當代大學生為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終生的共識。該門課重點是對學生開展馬列主義理論、我們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及基本綱領教育,深化毛澤東思想與馬列主義科學理論教育,使學生能夠結(jié)合國內(nèi)外形勢運用這些理論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科學分析和順利解決。教師教授理論含義過程中,還應鼓勵學生踴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化大學生為社會主義建設及共同富裕而奮斗終生這一目標的教育。
三、結(jié)束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高校應創(chuàng)建一個公正、法治的氛圍,加快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改革,拓展校外思政教育課堂,充分運用各種社會資源,為高校師生搭建一個有效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平臺。
【參考文獻】
[1]蘇星鴻.網(wǎng)絡文化境遇中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甘肅社會科學,2011(09):170- 173.
[2] 邱秀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2):128-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