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琴
【摘 要】思維導圖是利用圖片直觀形象地展示知識,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從思維導圖的基本概述出發(fā),展現了思維導圖的基本作用以及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歷史 ? ?思維導圖 ? ?應用
一、思維導圖的基本原理
思維導圖是20世紀60年代末托尼·布贊基于人體腦神經的記憶特點以及人腦的記憶習慣而造出的一種較為簡單的記憶方式。思維導圖能夠將繁復的知識通過圖像的形式直觀地表現出來,從而提高對知識的記憶效果,并且能夠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思維能力。思維導圖克服了傳統(tǒng)邏輯框架結構重點不突出、不易記憶、增加學生聽課負擔、降低學生興趣等缺點。同時,多樣化的色彩語言可以使學生發(fā)現知識結構中的內在聯(lián)系,而且多樣化的圖片、線條、符號等元素具有更加容易被大腦接受的記憶規(guī)則,可以提高記憶的有效性。
思維導圖不僅僅是圖,更是一種記憶工具。高中的歷史涵蓋了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的基本內容,既包括中國歷史也包括世界歷史,知識結構復雜、知識點繁多。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將這些錯綜復雜的知識點直觀、高效地表現出來,確保歷史教學的高效性。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思維導圖,將關鍵知識點的關鍵詞、圖片、線條、顏色等元素結合起來,配合教學的內容,更深層次地展現歷史知識。同時,豐富的圖片和色彩的運用還能夠進一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關鍵的知識點上,由點及線,使學生直觀地了解歷史的線性發(fā)展特點,同時在關鍵的時間節(jié)點系統(tǒng)地學習中外歷史的發(fā)展特點,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歷史觀。
二、思維導圖在教師教學中的運用
思維導圖的基礎是放射性的思考模式,以放射性結構為核心,不斷向四周發(fā)散。思維導圖通過圖片與文字結合的形式生動地反映地理知識內容,促進學習者大腦進行放射性地思維思考,將圖像、想象與邏輯、語言等聯(lián)系起來,從而在思維中出現主干突出、支系清晰、內容相互聯(lián)系的思維導圖。
首先,思維導圖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設計平鋪直敘的文字教案形式,從而清晰地反映出課堂教學的內容和進程。以《漢匈關系》為例,思維導圖圖文并茂、直觀簡潔,學生通過思維導圖能夠清晰地了解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同時清晰地了解教師的教學過程,從而使得教學過程更加系統(tǒng)、科學、高效。
其次,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通過思維導圖的不斷展開和完善的步驟,在學生面前將知識結構逐步展開,從而直觀地展現各個知識點的內容和內在聯(lián)系,能夠提高學生的關注度,提高學生對整個課程結構的把握度,使學生清晰地了解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用歷史的學科思想理清歷史事件之間的發(fā)展脈絡和關系。
第三,思維導圖可以促進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教學內容的開展。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收集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教學資源;同時能夠讓教學更加具有直觀性和系統(tǒng)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維導圖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1. 思維導圖在學生信息整合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以課題為核心結構,因此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歷史事件進行整合。根據導圖之間的聯(lián)系來發(fā)現和記憶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鴉片戰(zhàn)爭》為例,可以將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線、經過、結果、影響直觀地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綜合記憶,從而加深對鴉片戰(zhàn)爭所有知識點的理解記憶。
2. 思維導圖在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上的用途
思維導圖較之傳統(tǒng)的筆記,具有豐富、容易記憶等特點,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對學習內容進行思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將零散的歷史知識點整合起來,從而有效地掌握整個歷史知識結構。在上述的《鴉片戰(zhàn)爭》實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繪制將知識點整合起來,并且不斷完善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3. 思維導圖在學生復習中的運用
思維導圖將歷史中零碎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并形成各類思維模塊。利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課程教學的目的。學生能夠通過關鍵詞對知識內容進行記憶和理解,形成完整的思路。學生根據思維導圖中的核心關鍵詞,將各個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4. 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工具,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工具。學生在進行知識點學習時,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聯(lián)系各個知識點的共通性,從而培養(yǎng)各方面的思維能力,例如空間思維能力、發(fā)現思維能力、反射性思維能力等。學生對思維導圖的利用和繪制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發(fā)展各方面的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思維導圖是指利用關鍵詞作為中心主題,進行各類知識點的發(fā)散,同時利用支系進行延伸,從而發(fā)散出更加深層次的知識點。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程標準的變革、設計更加完善的教學內容,同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則通過思維導圖來提高學習、復習和記憶的效率,培養(yǎng)出較為完善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邵茜.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2).
[2]陳永光.巧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中學歷史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1(18).
[3]張艷霞.使用思維導圖支持探究性學習教學案例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