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鑫
(甘肅省民勤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中職生在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下,對于課程學習積極性不高,地理作為一個學科,也不能幸免,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每位教師的教學方案就必須不斷地升華至精品,要做到對學生誨人不倦、因材施教,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為此,要詳細了解以下每條原則。
首先摒除原來對于學習知識的固有想法,不要只局限于書本知識,學習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見解。深入了解地理,在地理知識領域找到自己的立足點,結合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找出適合自己的專業(yè),在前進的路上才能風雨無阻。
教師作為學生的啟蒙人,不僅要授業(yè)、解惑,還要因材施教。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生才能暢所欲言,在這種互動的過程中實現(xiàn)師生共同進步,同時彼此之間的信賴和認同也會上升,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更高。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要求每位教師在保證其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要追求教學的高效性。在實施情境教學法學習地理的基礎上,使中職生在不斷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素質水平,全面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網(wǎng)絡越來越普及,這無疑給了教育事業(yè)很大的助力。網(wǎng)絡課堂的實施建設,使學生的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思維方式變得更靈活。地理的相關知識可以被顯示在屏幕上,整個世界都縮影成了屏幕焦點,吸引人的眼球。在書本上枯燥的知識被電腦特技演繹活了,學起來艱澀的內容變得易懂了,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潮。如,在地理教學中,各種區(qū)域、海峽、山谷,伴著浩瀚的大海出現(xiàn)在視野中,如何令人不激動,不熱血!
地理知識不同于其他學科知識,它幫助學生了解地球組成的基本構造,例如板塊的構造、氣候的起因、沙漠的形成等多種多樣的知識。學生正值花樣年華,對于各種新鮮事物都驚奇,都渴望有親身實踐的機會,所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提倡小組活動并且共同探索進步很重要。學生可以在課上組織小組,分成不同的氣候帶辯論,探索氣候的變化;也可圍成海洋狀,研究環(huán)流的形成,為什么季風會這樣影響環(huán)流的形成;還可以取用實驗素材模擬各種地殼變動、板塊碰撞,了解地殼相互擠壓、碰撞引發(fā)地震的現(xiàn)象。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
根據(jù)課本學習地理時,知識是平面的,所以學生如果把知識變得立體生動起來就更加容易記住。要求教師在講解的時候為學生多設置懸念,使學生可以在探究的過程不斷地開拓自己的思維,假想自己所設定的場景,這種模擬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的情緒,加大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其興致越高,在得知真相時就會有更為深刻的印象,便于理解和記憶。與此同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并且在今后的學習中頭腦將變得更聰明、靈活。
總之,在情境教學法中學生是培訓的主體,也是教學的中心力量。教師在輔以知識教導責任的同時,還要給予學生無限發(fā)展的空間,打破固守成規(guī)的老式教育體系,創(chuàng)建出適應新時代步伐的課程設計,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在這種新型教育模式下暢所欲言,輕松掌握在傳統(tǒng)課堂中所學不到的能力和見解,為以后立足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劉晨.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性的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