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輝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中學)
縱觀當今教學,朗讀成了毫無內涵的活動,沒有了抑揚頓挫之美,沒有情感的交流;朗讀材料出現隨意化等等,此類現象我稱之為“假讀”。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日益萎縮。
朗讀好壞對于教學成績考核并無直接影響,這是導致教師忽視朗讀的最直接原因,因而,朗讀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成了課堂教學的花架子,朗讀成了“萬金油”。俗話說: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思想上的不重視就直接導致了有血有肉、富含情感的朗讀就不可能受到重視。我們知道,在缺乏相應的外語學習的環(huán)境中,朗讀就是我們所能找到的最佳學習利器之一。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認為:母語是說在前,讀在后,而在沒有外語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學習外語,是讀在前,說在后。
由于朗讀跟成績沒有明顯的、直接的因果關系,因而教師對學生進行朗讀技巧的指導就成為水中月,鏡中花。高中生,哪怕是高三的學生,對于語音、語調、連讀、停頓、重讀、輕讀、節(jié)奏、意群等語音知識知之甚少。其次是選材的隨意性,很多人認為只要讀了,有聲音就是朗讀,至于讀什么材料并不重要,所以就有學生把單詞表當作朗讀材料。如此,“假讀”自然就誕生了。
在教學中,當朗讀完一篇文章后,問學生:“你能說說這篇文章講了什么?”用中文,他們可以說得頭頭是道;可如果要求用英語,就會變得支支吾吾、斷斷續(xù)續(xù)。這說明,母語的負遷移現象也是促成“假讀”的一個因素。
朗讀能極大地促進學生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通過朗讀有助于學生詞匯與句子的積累,有助于學生語言感知能力和語言想象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不斷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1)讀準語調
很多學生讀準了單詞,語調卻不對,不但聽起來別扭,甚至會造成誤解。如thank you 用降調則表示感謝;用升調,則毫無感謝之意,有時甚至還表示反感。讀準語調就是要讀準句子的重音和聲調,當然也應能抑揚頓挫地連讀、弱讀、失去爆破、同化等。
(2)把握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的快慢程度。語速影響聽的效果,所以語速不可太快或太慢,要力求讀準,發(fā)音清楚、正確。
(3)掌握節(jié)奏
英語的節(jié)奏是指英語諸音節(jié)在語流中強讀和弱讀的規(guī)律性。為了保持節(jié)奏,音節(jié)多的語速就必須比音節(jié)少的語速快一些。因此,學生朗讀課文,就必須懂得英語的節(jié)奏。
(1)心要細,狂模仿
選好材料,反復聽,用心品味,再瘋狂地模仿。模仿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①句子模仿。先一句一句地模仿,把每個語音語調模仿到位,關注每個句子的細節(jié),模仿好每個句子。②段落模仿。單個句子模仿好之后,就可以把一段話連起來了。
(2)勤朗讀,練記憶
經過狂聽、狂模仿之后,材料已經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里了,朗讀時學生就可以跟著腦海里浮現的聲音一起進行了。
(3)找差距,再努力
找出與錄音的差距,沒有讀出錄音上的那種味道前,就要返回去反復聽錄音材料,對比研究,不斷模仿。
要提高朗讀水平,通過朗讀提高英語水平,決非一日之功。所以,學生應堅持經常性的朗讀,持之以恒。
“假讀”,你還要繼續(x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