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養(yǎng)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理念。教育是永恒的話題,關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關乎民族的希望和未來。近年來,如何加強對初中生的人文關懷,使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得以全面提升,這已被教育部門和相關機構提上了議事日程。本文擬對初中語文的人文教育作一膚淺的研究。
人文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語文教師,因此,提升語文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非常重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教師的思想道德都對學生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皩W為人師,行為世范”。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一定要具備較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在日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對自身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不斷自我完善,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yǎng)感染學生,在學生中形成強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文化知識時,以教師的品行為榜樣,升華思想,凈化心靈,最終達到提升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
初中語文教材是實施人文教育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這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切要從教材出發(fā)。人文教育理念的滲透和知識的傳播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在具體授課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語文教材表面,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地發(fā)掘和研究,使學生對教材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礎上達到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講授《我與地壇》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對親情有更深層次的領悟和感受,可以將朱自清的《背影》推薦給學生作為課外拓展閱讀材料。通過對這兩篇文章的對比學習,學生會更深刻地體會到《我與地壇》中母親的無私大愛,以及母親的堅韌和無所求的大愛是如何砥礪作者戰(zhàn)勝殘疾之軀和苦難命運的。接下來,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引導學生去發(fā)掘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母親對自己的無私大愛,使學生對親情、母愛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在感動的同時,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也在無形中得到提升。
利用多媒體,提升教學成效。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完善,以及科技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多媒體可以整合多種教學資源,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使教師的授課內容更容易為學生接受和消化。因此,很多語文教師都會通過多媒體來準備課件和備課,使所教授的內容更生動、形象,視覺效果更強。這樣,學生會更加樂于接受新知識,對語文教材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會更顯著。
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每一名學生都具備一定的特點。因此,人文教育不能一概而論,教師在具體授課過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傳道授業(yè)的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一定要明確一點:每一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同,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消化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對每一名學生都有所兼顧,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給予每一名學生同等回答問題的機會。對于學生表現(xiàn)出的問題和弊端,教師要及時予以糾正;對學生表現(xiàn)出的好的一面,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贊揚,使學生更具學習和進步的動力。此外,語文教師要將大部分學生感到理解困難的內容列為教學難點,進行重點突破,使學生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得到整體提升。
在新課改的環(huán)境下,如何處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成了一個亟待突破的難點。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處于被動的位置,對語文教師傳授的知識不加選擇地全盤接收。隨著教育理念的完善,這一模式逐漸顯露出落后于時代的頹勢,違背了教師主導下的民主、平等的要求。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師生關系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等。這些觀點從不同視角對師生關系進行了較為廣泛的論述,超越了師生主客體的二元對立范疇,順應了時代潮流,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但有生搬硬套西方哲學理論的趨向。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致力于使師生關系民主化,使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教師平等對話。如此,學生在喜歡教師的基礎上,更加樂于接受教師傳播的知識。這樣一來,語文教師的教學成果會更顯著,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也會更加順利。
初中語文人文教育從廣義上講,是指對初中生進行旨在促進人性境界的提升,塑造理想人格并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價值的教育,它在本質上是一種人性教育。從狹義上講,它是指對中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獨特性進行正面的人性教育。在新課改的特定環(huán)境下,提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主義意義,它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從而更加適應社會和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因此,一定要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加強對初中語文的人文教育研究,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