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玫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拓展延伸”成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環(huán)節(jié)。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教學效率不高,這與教師對“拓展延伸“教學設計的價值取向認識有著直接關系。只有準確地把握“拓展延伸”的價值取向,才能真正提升初中閱讀教學“拓展延伸”的實效性。
“拓展延伸”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拓展延伸”要具有“語文味”,要有助于提升中學生語文技能。例如,在教學沈從文先生的名篇《端午日》一文時,大多教師會圍繞端午節(jié)的風俗展開拓展。不少教師會運用幻燈片向學生介紹端午節(jié)的風俗、故事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含。但這樣的拓展延伸是低效的,它沒有緊緊扣住“技能提升”的價值取向。我們可以換一種“拓展延伸”的設計方式:假如今天是端午日,適逢有外國游客來湘西游玩,請你以導游的身份,結合《端午日》一文內容,至少運用兩種“拓展延伸”的方法,向游客介紹中國端午日的風俗民情,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魅力。盡管兩種“拓展延伸”的內容相同,但是設計卻存在很大差異:第一種“拓展延伸”停留在展示層面,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生的語文技能沒有得到有效提升;第二種“拓展延伸”設計提出了具體要求,結合文章內容,它強調學生與文本的互動,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要求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全面介紹中國端午風俗文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技能。
初中語文課本中選擇的文章大多文質兼具,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如文章語言美、結構美、思想美等,閱讀材料中蘊涵的美賦予閱讀教學審美價值。在“拓展延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閱讀材料中由此延伸出的審美價值,激發(fā)學生閱讀主動性,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
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筆者抓住其中兩個片段:(1)“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2)他“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兩個片段,這是全文的精華,也是《背影》凝聚的全部情感所在,極具審美價值。筆者進行了這樣的拓展設計: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光,朱自清先生于平凡的生活中發(fā)掘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請回憶生活中給你感觸最深的一個細節(jié),揭示它表現(xiàn)的美的內涵。要求:模仿朱自清先生背影片段的寫法,抓住人物的細節(jié),兼用記敘、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揭示生活中的美。這樣的拓展既從寫作的角度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感受語言美,又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
初中語文學科是一門兼人文性、工具性為一體的學科,許多文學作品傳達出作者的人生價值觀,它對于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引領價值。在閱讀教學的“拓展延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初中語文閱讀材料中的積極因素,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引領學生成長。例如,在教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筆者抓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句讓學生反復吟誦,充分體會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和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并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自憐自愛是一種本能,推己及人是一種境界,人生總伴著風雨陰晦,試寫出你曾經歷的風雨陰晦,試著用文字讓它成為一種境界,如杜甫一樣,表達出你心懷天下的情懷。這樣的“拓展延伸”既源于閱讀,又高于閱讀,在訓練學生語文技能的同時,又潛意識地引領學生思考人生價值。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在語文閱讀教學提升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求異,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劉禹錫的《陋室銘》一文時,學生通過分析“陋室不陋”,抓住“惟吾德馨”,水到渠成地感受到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在進行拓展時突破常規(guī)思維,設計出這樣的問題:“往來無白丁”一句中“白丁”一詞如何理解,請查閱相關資料加以說明;“白丁”一詞讓你對作者有了怎樣的認識?此外還有哪些收獲?通過這樣的拓展,學生了解到古代文人自命清高、脫離群眾的另一面,同時,了解到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無所不在。如此,既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思維、發(fā)散思維等。
總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拓展延伸”中,教師一定要從學科特點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堅持多元價值取向,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拓展延伸”的實效性,全面提升初中生語文綜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