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迫在眉睫。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立足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同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師課后也要根據(jù)實際的課堂效果不斷改進歷史課堂教學。本文將重點闡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構建中學歷史高效課堂。
[關鍵詞]新課改 中學歷史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190099
中學歷史高效課堂就是教師能利用較少的課堂時間來獲得更好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中學歷史課本講述的知識很多,相應地歷史事件也非常多,學生很難快速記憶。中學歷史高效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能夠在短暫的課堂時間中快速記住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構建中學歷史高效課堂需要從多個方面來進行,下面將進行詳述。
一、分析研究教材,控制教學難度
構建高效課堂需要教師仔細分析研究教材,因為教師對于教材的理解程度決定了課堂能否高效的開展。分析研究教材并控制教學難度應設計好每次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控制教學難度以及逐步引導等。
1.研讀教材,設計好教案
在新課改實施之前,中學教師的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意識較為薄弱,部分教師甚至還會直接使用他人的教案進行教學活動,這樣的教案因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效果不好。新課改后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教案創(chuàng)新,嚴格地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1]教案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層次,既可以按照歷史事件的發(fā)生時間也可以按照歷史事件的關聯(lián)性來進行排序,這樣就可以把知識很好地串連在一起。例如,在學習工業(yè)革命知識的時候,教師要將工業(yè)革命背景下資本主義國家的改革同英國議會改革、法國的第三共和國建立以及美國內(nèi)戰(zhàn)維護民主制度相結合,引出生產(chǎn)能力的發(fā)展帶動社會變革這一規(guī)律,從而使學生對這些知識有個更清晰的脈絡,更有利于掌握歷史知識。
2.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
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起到引領的作用,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再逐步指引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想該歷史事件給人們的啟示以及教訓,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并且指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梳理[2]。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可以更有效。
3.挖掘歷史事件的深度
在教學歷史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讓學生記憶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等基礎知識,還應指導學生對該歷史事件進行深度挖掘,弄清楚其發(fā)生背景和相關故事,這樣就能夠幫助理解與掌握。而且許多歷史事件其實是相互關聯(lián)的,這樣通過記憶一個歷史事件就能夠將多個歷史事件弄清楚,降低了記憶的難度,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3]。
二、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而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就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通過培養(yǎng)學生課外自學的習慣,能夠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而且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對于簡單的知識就可以稍微帶過,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時間,并將課堂時間著重放在重難點知識上,使教師課堂教學更高效。
2.合理運用討論法
新課改之前許多教師忽略了學生的重要性,教師往往采用的是“填鴨式”教法[4]。在新課改下,要構建中學歷史高效課堂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善用討論法,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探究與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筆者在給學生布置專題活動“探討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的功與過”時,先讓學生在課前自主搜集相關方面的資料,課堂上進行辯論活動,辯論結束后筆者再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Ш涂偨Y。這樣就能夠較大程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教師巧妙設計教學問題
教師屬于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所以教師就應當積極引導歷史高效課堂構建工作的開展。教師要巧妙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學生朝著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向轉變。
三、加大教學活動反思力度
1.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
教學過程的反思既包括教師對自己的反思也包括對學生的反思,對自己的反思就是在課堂中是否備好了教案,以及教案的內(nèi)容是否符合學生的興趣等[5]。而對學生的反思就是思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通過反思,教師就能夠更有效地開展下次課程。只有堅持科學的教學原則,才能夠更好地指導教學活動開展,才能夠將學生的學習問題和教師的教學問題同教學活動緊密相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高效教學課堂的質量。
2.對作業(yè)批改進行反思
作業(yè)在一定程度上輔助了教學,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部分,所以還需要對作業(yè)進行反思。首先是反思作業(yè)的布置是否達到相應的標準,即難度是否合適、作業(yè)量是否合適以及作業(yè)是否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其次,教師批改作業(yè)的過程中不能夠只是單純的批改,而是要看到學生存在的缺陷,反思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對教學方式及教學重點的把握上進行改進,以彌補缺陷,使其在下一階段的學習中更加高效。
3.對考試進行反思
綜合測試成績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指標,學生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說明在上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沒有抓住重點。對于學生普遍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教師要反思其原因,然后指導學生在下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更正。教師和學生應該積極反思考試成績,發(fā)現(xiàn)和總結學習中的問題,為后期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性意見,方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教學重點,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更大提高。
總而言之,中學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 注 釋 ]
[1]王杰.試論中學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4(15).
[2]張紅艷.用新課程理論引領中學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3(30).
[3]金樂丹.新課改視閾下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4(11).
[4]劉冬.新課改下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究[J].學理論,2014(14).
[5]莫桂香.試論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歷史自主課堂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10(12).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