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人們最早接觸正規(guī)教育的學校,是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的開端,因此小學教育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滲透,人們的生活、工作已離不開信息技術,小學自然也不會置身事外。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不但可以擴展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的調整教學策略,整合知識。本文將從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內涵出發(fā),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希望能對相關讀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結合
前言
隨著我國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義務教育成為當前教學改革工作中的重點。我國新課改中所提倡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給中小學生提供了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并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信息化條件下,義務教育的教學資源得到了均衡的分配,師資力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信息化技術的廣泛使用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極大的變化,它和義務教育的有效結合也必將為社會培養(yǎng)一批更優(yōu)秀的人才。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課程進行整合的內涵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思想尚未成熟,自制力太差,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集中精力,這直接影響了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更有趣味,通過引導使學生對語文教學更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究學習,也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自身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另外,這種教學模式也相當于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也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教學計劃的參與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化的教學工具,將學生日常熟悉的事物、碰到的難題、自然生活中的語文知識融入到教學課件中可以消除學生與語文之間天生的距離感,使學生更親近語文,更喜歡語文。而且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也會更加的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疑問和困惑,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現(xiàn)學的知識,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課程進行整合并不僅僅只是教師的任務,學生也應該積極地配合教師參與到教學整合任務中。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學是國家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基礎,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幫助人們登上夢想頂峰的階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早已勢在必行。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結合的方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語文的學習已經不再僅僅只是簡單意義上的知識的搬運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結合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我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對信息化教育的重視程度較高,教育部門率先將其引入到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部門為其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以及良好的軟硬件設施,然而實際效果卻不如人意。教師未能將信息化的資源進行深度開采,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各個地區(qū)的教學資源配置也不協(xié)調。尤其是在新課改階段,缺乏正確的技術引導和策略,導致大量的優(yōu)質資源未被充分利用,產生了資源浪費等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還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積極的將信息化技術帶進課堂中,改善教學氛圍,以推進多媒體教學進班級為重點,實現(xiàn)小學信息化建設標準化。
(二)擴展溝通渠道,加強溝通與合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智能手機、電腦逐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人們與網絡的關系也更為密切。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與學生建立語文知識討論群,針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這不僅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使學生可以更加暢所欲言,對學生提出的質疑也可以更好地解答,而且還可以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效的消除學生和教師之間天生的距離感,教師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實現(xiàn)與學生更好地交流,師生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三)多感官呈現(xiàn)知識,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自制力太差,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營造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上課是枯燥的,尤其是一節(jié)課開始時,許多學生的思路還停留在課間的美妙時光中,教師枯燥的教學根本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針對這種情況,建議任課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的前三分鐘盡量采用鮮活、生動的形式導入新課程的學習。而且筆者認為,就小學而言,其教學活動應以直觀呈現(xiàn)為主,概括學習為輔。據(jù)調查顯示,多感官通道參與的教學中,小學生更容易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更容易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圖文并茂,視聽結合可以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的生動、形象,教師可以更好地操縱教學氛圍,學生也可以更好的融入教學知識中。
(四)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隨著我國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義務教育成為當前教學改革工作中的重點。我國新課改中所提倡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給中小學生提供了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并能夠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情景式教學模式憑借其特有的生動、形象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它不僅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增加了其獨立思考的機會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體協(xié)作能力。不僅如此,情景式教學模式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能力,而且與學生在其他教學模式所學知識的記憶力相比,情景式教學模式記憶曲線更加穩(wěn)定,學生更加不會輕易忘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更有趣味,通過引導使學生對語文教學更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隨著我國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義務教育成為當前教學改革工作中的重點。信息化技術的廣泛使用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極大的變化,它和義務教育的有效結合也必將為社會培養(yǎng)一批更優(yōu)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偉飛.人才培養(yǎng)視野下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模式分析[J].成才之路.2014 (12) :37
[2]桑志軍.中小學語文教師信息素養(yǎng)現(xiàn)狀及對策[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05 , 25 (2) :106-108
[3]馮翠瓊.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 (50) :236-237
[4]於曉毅.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三要素[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 (4) :46-47
作者簡介:周立靜, 女 ,1977.03.02,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西營城鎮(zhèn)人小教一級,本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