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慕
摘要:目前初中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和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階段,處于價值觀念形成和思想品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需要在思想素質方面得到正確指導和有效幫助。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做人,學做真人,本文對初中思品課程教學實踐中進行的“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體驗分享;自主學習
一、問題的提出
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的課程性質,其中實踐性強調:“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并將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毙碌恼n程標準更加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感悟、體驗、分享。
筆者深入教育教學實踐一線,通過大量聽評課發(fā)現(xiàn)思品課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大部分教師對教材不夠熟悉,不能把握教材的脈搏,只了解教材的外表形式,不懂得教材的科學內涵,不能靈活運用教材。二是教師的課堂教學沒有章法,同學科教師各自為戰(zhàn),整合教師的經(jīng)驗優(yōu)勢不能形成合力,青年教師上課隨意性太強,教學方法缺乏靈活多樣,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參與探索過程;三是部分老師的課堂觀念陳舊,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五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與學生溝通較少;七是學生組織性較差,學習習慣尚未養(yǎng)成,課堂上缺乏紀律性,缺乏對自我的掌控;
針對以上在初中思品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許多學校都進行了“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二、“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體驗既是一種活動,也是活動的結果。分享是對體驗的升華,學生將在體驗中獲得認知和情感,在課堂上或生活中進行交流分享。體驗分享教學模式主要包括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通過多媒體出示視頻、圖片、漫畫、歌曲、復習提問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自主學習:出示結合教學目標的學習問題,學生根據(jù)問題閱讀,熟悉教材,形成對知識的整體認識和感知,為下一步教學打好基礎;探究體驗:設置情景材料、課堂小辯論、角色扮演、小品表演、模擬活動等讓學生感悟體驗,從中獲得認識和情感;交流分享:在組內或班內進行交流分享,讓學生談收獲、感悟,談今后學習生活中的打算,從而讓每一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參與,得到不同層次的收獲;多元評價:包括生生評價、師生評價、小組捆綁式評價和課堂評價,考慮到小組使用情況、班級特點和教師授課特點,本研究主要采用師生評價和課堂評價:師生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上老師當堂對學生討論交流情況的及時反饋,課堂評價主要采用課堂練習,練習可以是口頭也可以是書面的。
“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的目的就在于依托于新的課程標準,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能力,啟發(fā)學生自覺學習、寓教于樂,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
三、“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取得的成果
“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明顯,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良好情緒在教學中的作用得到很好的發(fā)揮。體驗式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課堂教學興趣高漲,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而傳統(tǒng)的說教式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感到厭煩,一堂課下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教學的民主意識的提高,而且還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绑w驗分享式”教學模式是一種交互的形式,有利于師生兩方的情感體驗,教學不僅是師生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方式。
“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發(fā)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四、目前“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的問題
自從“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開展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學生方面來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教師方面,在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新教師較多的情況下,有助于形成較為穩(wěn)定又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教師的教學質量普遍得到一定提升。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學模式趨于形式
體驗式教學模式雖然被引入了課堂,但是只有個別教師真正把它當做一種模式去使用,大部分教師還是使用傳統(tǒng)的說教式的上課方式。教學流于表層的模式,學生的參與不足,學生的體驗不夠深刻
(二)部分教師課堂駕馭能力不足
“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中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只是課堂的指導者。但是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之后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盡管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課堂參與積極性得到空前提高,但是這種課堂上會出現(xiàn)很多生成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是老師始料未及的,是教師課前沒有預料到的。當教師面對這些問題時,在短時間內有一大批教師是很難解決的。
同時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興趣愛好、個性差異、理解水平都層次不齊。因此,面對同樣一個事物,讓學生們自己去體認,不同的學生會根據(jù)自己先前的認知去體悟,所得的結果會因人而異。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比學生有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人生體驗,在某種程度上會強迫學生接受他們的認識,所得到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绑w驗分享式”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挑戰(zhàn)。
(三)缺乏對應的評價體系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對學生的三維目標即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評價,重視形成性評價更重過程性評價?!绑w驗分享式”教學模式包含積極體驗和消極體驗。積極體驗使人精神愉悅、情感高漲、樂于參與;消極體驗使人灰心喪氣、一蹶不振,易從心里上形成挫敗感,失去戰(zhàn)斗力。目前,對學生思想品德學業(yè)成就的評價仍然以考試成績這一終結性評價作為唯一標準,而對于學生關于“體驗分享”的結果評價,尚缺乏標準的體驗式評價系統(tǒng)。
(四)該模式不適用于九年級課程的講授
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思想品德課程重在學生的情感體驗,九年級的課程知識點相對較多,往往在采用了“體驗分享式”教學模式后教學效果不佳,教學任務無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