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鳳蓮
【摘 要】德育滲透是指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也就是說把知識內(nèi)容與其可載的思想同時轉(zhuǎn)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想的熏陶,在飽食知識的同時品味思想的甘露。小學語文是重要的素質(zhì)教育學科,其教材內(nèi)容蘊含了諸多的德育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教好書,我們還要滲透德育教育而育好人。本文中筆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踐簡單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好德育滲透。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教學過程;課外活動;榜樣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的綜合素質(zhì)。在語文教學的實踐和探索中,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師選好切入點,細心發(fā)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jié)合點,并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溶為一體,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之中,就可以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語文學科知識的學習,為語文學科知識的吸收、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一、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包含許多育人的素材。它把豐富的思想蘊藏于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章里。這些文章有的滲透著先人的高尚品質(zhì),有的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普及科普知識……它的字里行間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但是我們不能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去挖掘教材、滲透德育,這將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xiàn)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币虼宋覀円朕k法將德育教育“潤物無聲”般的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一)拼音教學中的滲透。
拼音教學的時間往往只有一個月,但卻在整個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學生最應(yīng)該打好基礎(chǔ)的部分。很多教師在拼音教學時只重視教給學生發(fā)音方法和拼讀技巧,而忽視了情感教育,使拼讀教學變得枯燥乏味。為了走出弊端,力求做到二者兼顧,我采取了這樣的方法:在學習“j、q、x”與“ü”相拼省略兩點的規(guī)律時,將它與“n、l”作對比,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當“n、l”與 “ü”在一起時,“ü”上有兩點,而“j、q、x”與“ü”在一起“ü”卻沒有兩點?這是因為“n、l”與 “ü”在一起時,總是欺負“ü”,它總是哭泣,而“j、q、x”恰好相反,不但不欺負它,還關(guān)心幫助它,所以“ü”就不哭了。你們是喜歡“n、l”還是喜歡 “j、q、x”呢?為什么呢?孩子們馬上說喜歡“j、q、x”,因為“j、q、x”不欺負人。我們應(yīng)該向誰學習呢?學生都說“j、q、x”。就在“ü”的一哭一笑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規(guī)則,也知道了要與人和平相處的道理。
(二)識字教學中的滲透。
每堂語文課都要識字、寫字,周而復(fù)始就會變得乏味,我們不要一味的去指導(dǎo),要拉近學生與識字的距離,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去識字。例如在學習“打”這個字時,我先強調(diào)了字音,然后問:“誰能給它找朋友嗎?”學生組了“打架、打人”。學生組的詞語是正確的,我對答案予以肯定,但順勢問:“我們能打架嗎?”學生一齊說:“不能?!薄皩α?,打架是不對的,我們不能這樣做。你們能組出其他詞語嗎?”學生組出了“打扮、打水、打掃”等詞語。這樣,我們在提高學生識字能力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明確了正確的行為準則,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打下了基礎(chǔ)。
(三)在詞句剖析中的滲透。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心靈寫照,字里行間中隱含著作者無限的心聲與感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緊抓文章的關(guān)鍵詞句,揣摩其中的德育內(nèi)涵。如在進行《母親的恩情》一課的教學時,我先引導(dǎo)學生抓住“夜深了……一針針……她想……”這句話,讓學生通過觀察課文的插圖來理解“一針針”“一線線”的意思,再聯(lián)系上句中的“忙著”一詞,體會母親為兒子日夜操勞的辛苦。然后進一步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擔心、依依不舍。最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的媽媽都為我們做過什么?我們又為媽媽做過什么?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體會到母親為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她們愛的體現(xiàn),領(lǐng)悟母愛的無私和無以為報。讓學生知道感恩父母、孝順父母。
(四)在作文教學中的滲透。
作文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可以通過作文抒發(fā)內(nèi)心美好的感情,表達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也可通過評改學生的習作,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指導(dǎo)。
二、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是有一定距離的,教師要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境,拓展教學空間,讓教學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像前文提到過的《母親的恩情》一課,課內(nèi)幫助學生體會到母愛的無私,要將母親的恩情銘記在心,日后好好報答,延伸到生活中要幫助媽媽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將課內(nèi)的語言變成課外的行動。
生活是最貼近學生的教育素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我們可以在特殊的日子,比如“雷鋒學習月”中,組織學生集體做好事、慰問孤寡老人等,通過實際行動對學生進行教育。
三、發(fā)揮榜樣示范的作用
小學時期的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性,周圍人的情感、態(tài)度,都將對他們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而教師又是學生主要接觸的人群,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談吐、言行,會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成為學生的鏡子。所以教師首先要端正自身,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讓學生無論是課內(nèi)還是課外,都能受到啟發(fā),端正自身。
四、結(jié)束語
德育教育任重而道遠,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科的優(yōu)勢,不斷的探索、研究,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