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課程改革已經進行深入區(qū),新課程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于時,有效性教學和高效課堂教學應運而生。但是由于很多教師未能參透高效課堂的實質,導致高效課堂走入了一些誤區(qū),以致主觀上想構建的高效課堂實質卻高耗低能。突出表現在:一是課堂活動代替了生本對話;二是開放式學習方式,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三是多媒體的運用,學生走馬觀花,看起來很高效,實則低效或者無效;四是課堂評價中出現新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誤區(qū)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課程改革已經進行深入區(qū),新課程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廣大教育工作在探討新課程的走向時,也在不斷反思課堂教學。于時,有效性教學和高效課堂教學應運而生??梢哉f,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給沉睡多年的基礎教育帶來了可以說是革命性的變革。但是由于很多教師未能參透高效課堂的實質,導致高效課堂走入了一些誤區(qū),以致主觀上想構建的高效課堂實質卻高耗低能。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也聽了很多語文教學公開課、觀摩課和競賽課。許多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各種比賽、游戲、表演等活動情境,還制作了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非常積極,甚至有些亢奮,場面氣氛十分熱鬧,動靜結合高潮迭起。這樣的課堂被許多老師認為是貫徹落實了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成功課堂,其實質完全忘記了語文課堂的“本質”。所以在實施高效課堂策略的同時,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個誤區(qū):
一、課堂活動代替了生本對話
現在很多語文教學公開課、觀摩課和競賽課在課堂上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各種比賽、游戲、表演等活動情境,還制作了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非常積極,甚至有些亢奮,場面氣氛十分熱鬧,動靜結合高潮迭起。這樣的課堂被許多老師認為是貫徹落實了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成功課堂,其實質完全忘記了語文課堂的“本質”。有老師甚至認為討論得越多,解決的問題就越多,探討問題的層面就越深,片面追求討論的次數,不講究每次討論的質量,無需討論的內容也來討論。還有的老師采用演講、小品表演、辯論會等形式讓語文課堂充滿盎然生機。然而,熱鬧的課堂并不意味著豐碩的收獲。課堂上師生之間熱熱鬧鬧,但課文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文本的有效研讀、挖掘和共鳴。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還課堂閱讀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讀者”,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直接閱讀,完成生本對話?,F在的語文教學,有時多姿多彩的形式掩蓋了真實的內容,有時教師為展現個人才華而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有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師生的對話占據了大量的時間,教師一問學生一答。這些恰恰違背了學生為閱讀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語文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是要做到學生和文本的對話,即學生要深入文本,靜下心來,慢慢品味作品帶給我們的審美感受。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師也可以提示閱讀的要點,讓學生帶著思想去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夯實了,學生才能完全理解課文。在此基礎上,學生和老師的閱讀才可能達到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與作者對話。
二、開放式學習方式,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但是,自主學習好,合作探究也罷,必須根據導學案的內容設計,必須進行有效的組織實施。實際過程中有的小組,沒有相互支持和配合,沒有協調解決問題,絕大多數學生自行其事,生生互動根本沒有發(fā)生,互動還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師生互動。同時,有些自制力低下的小組還會亂中取樂,個別學生因此更加偷懶,不善言語,濫竽充數,甚至會給課堂帶來混亂,起到負面影響。因此,合作探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因“生”制宜,形式主義要不得。
由于高效課堂要求以學生為主,高效課堂遵循固定模式推出“三個三分之一”制即教師的講不能超過三分之一,學生的討論不能超過三分之一,課堂練習不能超過三分之一。所以導致課堂上許多教師不敢多講,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是小心翼翼,字斟句酌,惟恐侵犯了屬于學生的自由空間。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處在成長和發(fā)展階段,其經驗、感悟和體驗是有限的,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點撥。而語文學科是很感性的學科,其中教師的個人魅力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很大。如果教師能適當的展示自己的才華,必是語文課的點睛之筆。因此,思想上必須掙脫羈絆,不需講時不講,需少講時精講,該大講時暢講、理直氣壯地講。課堂上不敢講,該講時不講與泛泛地講,講的過多,都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三、多媒體的運用,學生走馬觀花,看起來很高效,實則低效或者無效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不可否認,多媒體技術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功勞,把傳統(tǒng)的一尺講臺、一支粉筆、三寸不爛之舌的課堂變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有聲有色,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成為一種時尚的潮流,甚至是一些教學競賽活動的“入場券”。許多老師覺得一堂課如果沒有課件,那肯定不是一堂好課。于是,在很多課堂中多媒體課件搶了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多媒體課件搶了課文的空白點,課件演示代替了師生互動操作,多媒體課件展示代替了板書。課堂由引領學生探究感悟變成視頻欣賞。
曾聽過一節(jié)語文課《春》,只見教者輕點鼠標,聲光圖影美輪美奐,如同電影播放,看得學生如癡如醉,表面上看是高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則已經破壞了學生對春天的體驗和想象,并且一節(jié)課下來,黑板上的板書竟只有四個大字:“春”、“朱自清”!完全偏離了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可語文是一門藝術學科。她的美,蘊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她的美,蘊藏在語言給人們帶來的無限遐想中;她的美,蘊藏在文與人心靈的瞬間的碰撞。多媒體的直觀展示總是把最真實的事物展現出來,常使學生的思緒無法得到放飛。如《五彩池》的教學。對于學生,五彩池是向往的地方。雖然很多學生對五彩池通過電視、電影多少有所了解,但是對書中出現的色彩的變化,并沒有親身的體會。學生如何來感受五彩池的美呢?自然就是憑借著課文中對五彩池的描寫,來感受其形色之美。學生根據課文描述,在大腦里就會出現一副流動的圖畫:色彩如此的真切,形狀如此的多變。
四、課堂評價中出現新的問題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每次聽課,筆者總會為執(zhí)教者那精煉準確、富于變化、幽默風趣的評價語深深折服,為孩子們發(fā)自內心的言辭懇切的評價語而感動。的確如此,精當的評價語、靈動的評價方式能夠為一節(jié)課增添不少亮色。
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已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關注,許多教師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這一新理念的倡導下,對學生采取了贊賞、肯定等富有激勵性的積極評價,乍一看似乎很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課標理念,但就當時的課堂教學實際情景仔細推敲,筆者認為有許多不合理之處,亟待指正。賞識不等于放棄原則,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美的。無原則地尊重與賞識容易助長學生不良習慣的形成,一味地賞識和肯定還容易模糊學生的認知和視聽,甚至會成為其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或“糖衣彈”。只有恰到好處地懲戒和批評,藝術地點撥,才能使學生頓開茅塞。所以,惟師獨尊和惟生獨尊都不可取,都是一種畸形的師生關系。只有掌握好賞識與懲戒的尺度,才能更好地踐行以人為本、弘揚人性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