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鳳
【摘 要】高中新課程的改革需要我們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必要的研究,這也是我們歷史老師所關注的。本文通過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研究,討論如何導入歷史課堂的情境,同時優(yōu)化對歷史問題的設計,從而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歷史 有效教學 導入 設計
新課標要求高中歷史老師以尊重學生為前提,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及新理念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但是,老師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提高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質量成為老師們的共同問題。
一、歷史情境的導入
新課標要求高中歷史能夠情境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采用情境導入進行教學,確實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能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突出主體
當前我們的歷史教學一般都還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這就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設置情境教學就能很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前,教師可以結合高中生的知識儲備、生活以及其興趣等因素,然后根據(jù)歷史的教學內(nèi)容,兩者結合設置課堂的教學情境,使本來抽象的歷史內(nèi)容變得生動。在課堂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的主觀性,鼓勵學生能夠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大家互相探討,共同解決問題。
2.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興趣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設置的歷史情境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與求知欲。這也要求教師在選擇教材時就要選擇學生較為感興趣的素材。比如進行《中國古代的藝術》教學時,可以先通過各種書法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先互相討論下每幅作品的字體,自己鑒賞書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3.靈活性教學
教學情境的設置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教師一方面要先準備情境,對每節(jié)課都要精心設置,做好備課的工作,對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仔細的分解,難點、重點等知識點要能夠充分落實,確保教學內(nèi)容的完善性;另一方面,情境的設置要有隨機性,根據(jù)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要能夠及時地調整教學方式,在教學設備的選擇上也要靈活,使得課堂情境能夠靈活多變。
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1.發(fā)掘校園自身的歷史文化
發(fā)掘校園自身的歷史文化,學校可以組織起校史的研究小組,從學校自身中提煉出真實的歷史,然后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同時要注意將學校的報刊資源利用起來,把圖書室等作為高中歷史資源的匯集處,有計劃地購置一些有針對性的書籍,比如一些歷史人物傳記、歷史刊物等等高中生較為感興趣的書籍,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2.搜集學校所處地區(qū)的歷史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甚至學生的家長搜集家鄉(xiāng)的歷史資源,這一定程度上也能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能夠為校本的課程開發(fā)提供幫助。首先可以先將本地的縣志、本地報刊或是私人著述等刊物進行搜集整理,將這一類書目規(guī)整在一起;其次在周末或是其他的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文化館、圖書館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設施,讓學生感受家鄉(xiāng)的歷史文化,還可以去參觀本地的名勝古跡等歷史遺產(chǎn),增加學生感受歷史場景的機會。最后,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鼓勵學生利用網(wǎng)絡技術搜索歷史知識,這樣,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搜索到需要的歷史資料,減少了時間的使用。
三、對歷史問題的優(yōu)化設計
歷史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少不了老師的提問,這也是當前我們的教學方式之一?!拔覀冎鲝埍仨氂幸粋€實際的經(jīng)驗情景,作為思維階段的開始,思維起于疑問?!边@是美國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話,它闡述了提問的重要性,同時,提問的有效性在于問題是否有效。高中歷史的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能夠將自身設置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這樣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及歷史現(xiàn)實。比如在漢朝的匈奴戰(zhàn)爭時期,可以將我們研究歷史時的“假設”方法引入到歷史問題的優(yōu)化設計當中,具體在優(yōu)化設計時可以這樣完成:在漢武帝的時代,一位軍官在參加驅逐匈奴的戰(zhàn)爭時要給家人寫一封家書,然后讓學生自己來完成家書,講述其在參加戰(zhàn)爭時所見到的事物,以及當時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等等內(nèi)容,將歷史靈活地展現(xiàn)在眼前。
引導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去分析歷史課程中存在問題,并且能夠將這種能力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然后通過回答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的能力,比如,(1)北京猿人、元謀人等人類起源歷史以及原始社會時期石器的發(fā)現(xiàn),根據(jù)以上問題可以對學生提問“華夏民族的起源”“本土起源”“西來說”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在回答的同時要能給出自己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答案。(2)黃河流域作為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尤其是陜西、山西、河南等地區(qū),中國幾千年文明都能在這些地區(qū)所展示,在唐代,長安更是世界中心,為什么現(xiàn)在卻不如古代“蠻夷”所居的嶺南一代?(3)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四君子”在現(xiàn)代社會是否還能稱之為君子?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不隨便否定學生,引導學生的發(fā)散思維。(4)針對當前的中美關系,結合解放初期中美關系,引發(fā)學生對歷史的思考,將現(xiàn)在與過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作為學生對歷史深入了解的一個階段,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教師的任務,同時,也是加強學生知識儲備的一個階段。教師要善于利用資源,在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教育學生如何做人。
【參考文獻】
[1]歐陽冬春. 淺談新課程形勢下高中歷史有效教學課堂模式[J].新課程中學,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張多永.高中學生管理中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