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倩河北省石家莊市翟營大街小學
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法
董倩倩
河北省石家莊市翟營大街小學
本文以“學”定“教”為理念。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將任務驅動教學法細化,按任務即教學內容分難度實施。同時強調了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程度學生分層實施。其目的是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信息思維、提高全體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信息技術;教學理念;任務驅動
研究學生的學習,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學方法往往直接響學生的學習方法,而全體學生學習程度、學習層次的提高要求教師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導向性和時效性。
就信息技術本學科而言它是極富有操作性、實踐性。所以本人試著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1.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一堂課的主線、核心就是任務不同的教學內容其任務的含義和完成方式不盡相同。
(1)任務作品示范教學法。這種作品要求具有典型模仿性。一般是在學生對一個軟件或一項技巧完全沒有要概念或任務難度較大時,他們需要的是興趣、方法和信心。如:電腦動畫制作時,先展示做好的作品,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其求知欲,適可而止放手讓他們自己“摸石頭過河”,幾分鐘后叫做好的學生上臺演示,當學生躍躍欲試時就為學生提供一些素材,布置模仿性任務,讓學生完成。
(2)任務形象比擬衍生法。任務形象比擬衍生法在教學中借用學生已感知的知識來映射新知識,使新知識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學方法。如當學生學會修改藝術字的填充效果時,在學習Word中我們只需提示自選圖形、表格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嘗試練習觀察效果,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提煉出有用的知識 (不同操作要求和鼠標形狀之間的關系),逐漸積累經驗,并最終養(yǎng)成探索學習的習慣。
(3)情境性任務懸念法。本人嘗試著用這種形象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景,使小學生進入情景中學習。如:在學習復制粘貼時,我們可以這么設置情景:一群小蝌蚪在水里自由玩耍,一天其中的一只被人類抓走了,放在透明金魚缸里。老師請求小朋友幫忙把小蝌蚪救出來。操作:選中——剪切——粘貼。教學內容自然設計安排一個或多個與現實問題相關的情境。
(4)游戲引路導出任務法。在課堂中適時運用游戲引路導出任務法,我們要一邊糾正學生們把計算機當游戲機的錯誤看法,一邊還要抓住學生的游戲心理來設計好課堂任務。如在Word的自選圖形教學中,我給出的課堂任務是:給一小段故事配插圖。我只告訴學生們應該怎樣去找相應的菜單完成操作,要求學生給自選圖形填充顏色,添加說明性文字,還要將圖形組合。任務提出后學生的操作欲望很強烈,在實際操作中也表現了濃厚的興趣,收到較好的效果。
2.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注意的問題。
(1)引導學生的信息思維——效果設計,舉一反三。信息技術學習屬于記憶性操作學習過程,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給學生樹立“效果”這個理念。如在Word中文章排版時學習到行間距的設置;藝術字學習中顏色、線條粗細、版式設置;在PPT中學習中自定義動畫的設置等都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老師在任務設計時應具備典型性,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時達到設置效果即可,再舉一反三設置其他效果,如果學生能在這基礎上有自己的東西那該是亮點。切不可刻意模仿、死搬死套。
(2)學生作品評點——你說、我說、他說。在滿足學生表現欲望的基礎上,選擇典型作品以點帶面鋪開。本人以一節(jié)課評點課堂實錄為例。在《繪圖》一課中我是這么安排的:在教會自選圖形繪制我就直接給出填好顏色的自選圖形,讓他們欣賞簡短春景的影片之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個春的標志圖案。簡單的評點可以成為這節(jié)課的亮點、高潮。不但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也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3)小組協(xié)作學習。通過同學之間的教與學來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互教互學習,以便促進全體學生成績的提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意識,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如每班或多或少都有后進生的存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學習中利用好學生中的“小老師”,教師首先安排座位時就把后進生和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在教授新的知識的時候,通過“小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使后進生在同伴的幫助下完成知識的掌握和操作方法的掌握。
俗話說:五指有長短。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差別很大。依據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不同掌握情況,將學生分層,進行分層教學。針對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這種分層教學的方法在興趣課中體現的更為突出。
如在電腦動畫制作興趣班中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都有,由此我按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高段、低段。在一節(jié)課中我設計的任務是:作品分兩個圖層,圖層一:導入一幅片作背景。圖層二:設置自己的名字并線性移動。對于低段的學生能模仿完成即可。對于高段則在已有基礎上適當加深要求。圖層一:自行繪制設計背景。圖層二:在會移動的基礎上,能夠實現放大、縮小、翻轉等動畫。
對于優(yōu)生或先做完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運用所學工具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這樣對快的學生可以往深處研究。對于后進生教師要多關心,向他講解每一個具體操作,采用模仿范例進行創(chuàng)作,充實他們的基礎后才能布置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的任務。這樣一來,大部分學生完成課堂任務,慢的學生可以得到教師的特別照顧,快的學生可以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縮短學生間的差距。
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努力成長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激發(fā)者、和協(xié)調者。搭建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思維,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任務驅動教學法是當今信息技術教學中普遍使用,這種教學法的成熟與再發(fā)展值得我們進一步發(fā)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