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翠霞河北省涿鹿縣實驗小學
讓多媒體技術激活語文課堂
程翠霞
河北省涿鹿縣實驗小學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被廣泛使用。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下,以計算機和通訊網絡為標志的多媒體技術必將成為教學活動的首選,因為這樣的教育發(fā)展空間更廣闊,發(fā)展前景更美好。多媒體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系統(tǒng)功能強大,它有豐富且易于獲取的信息資源,有生動形象的呈現(xiàn)能力,有靈活多樣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進行教育和學習的理想平臺。
多媒體技術;語文課堂
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為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為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機遇,語文教師如何借力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和教材之間搭起一座橋梁,將學生引入一個更加精彩的學習世界,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極大地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聲、光、電的有機融合所營造的情境中以一種忘我的狀態(tài)進入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總是局泥于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教師的講述對于課文中學生從未見過的情景,要達到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不可能的。現(xiàn)在,我們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對相關內容進行剪輯,然后在課堂上擇機為學生放送,這樣一來,學生能夠通過媒體的形式,,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諸如此類的教學,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使教學產生更大的效益。
教學,顧名思義,在教學活動中,既有教的因素,也有學的因素,是一個教與學有機結合的雙邊活動。教學互動的效果決定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效果。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想了許多辦法來促進教學的雙邊互動,如卡片式、游戲式、問答式等,也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果,但是在多媒體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這樣的互動無疑會因為其單調性而被逐漸否定。如果我們能夠運用多媒體多媒體技術來促進這種互動,則能夠使我們的教學更加生動,更加多元化。這樣,我們就能夠實現(xiàn)學生、媒體、教師之間的三邊互動,極大地豐富教學的內涵,延伸教學的內容,使學生有更開闊的眼界、更活躍的思維。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之所以備受推崇,還在于它在活化、細化、具體化、形象化教學內容中所能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一堂語文課,離不開教學的載體——教學內容,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依存于教學內容來開展。課堂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豐富教材內容的表達方式,使原來僅靠教材文字和圖片來表達的教學內容變成能夠引起視覺和聽覺沖擊的多媒體聲像材料來展示給學生。
勿庸置疑,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生充分展開思維活動的過程,也是鍛煉學生思維深度、廣度、活躍度的過程。對于激活學生思維活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去我們積累了很多極有價值的經驗,如在數學教學中的變式練習、語文教學中口語練習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引入,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與激活就多了一條光明大道。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文的特點,制作好課件,在聲光電給學生造成強大沖擊的同時,向學生適時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不斷地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欣賞中思考,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最終理解和平和友誼是世界的主旋律、人民的心聲,并產生一種為世界合平、國家富強而學習的崇高的使命感。
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教師精心制作選擇、合理運用適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的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并把握好運用的時機和限度,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益,就能不斷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使語文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
[1]韓雪屏.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