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習軒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高職院校生源越來越復雜,學生們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傳統(tǒng)的以自然班為單位的授課模式顯然已不能適應這種情況,分類教學勢在必行。只有分類教學,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才能體現個性化培養(yǎng)。本文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客觀分析分類教學對高職英語教學的積極作用以及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探究分類教學的實質,研究分類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從而尋找出適合高職英語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職英語 分類教學 個性化培養(yǎng)
分類教學起源于 1868 年由美國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在圣路易州創(chuàng)立的“活動分團制”,又稱“彈性進度制”(Flexible System),隨著分類教學的展開,語言分類教學的理論也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美國教育家布魯姆在 20 世紀 60 年代提出了“掌握學習理論”,他指出,教師如果創(chuàng)造合適的條件,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所有的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分類教學對高職英語教學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能否促進高職英語教學呢?高職院校具體又如何實施分類教學呢?本文擬結合我院實際情況,探究分類教學的實質,研究分類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從而尋找出適合高職英語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
一、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決定要實行分類教學
目前我國高職招生形式多樣化,既有單獨招生,又有通過普通高考招生;生源也比較復雜,既有普通高中的考生,又有職業(yè)高中的考生。單獨招生考試由高職院校自己組織,自己出題,難度很小。普通高中的考生參加全國統(tǒng)一高考,而職業(yè)高中的考生參加專門的對口招生考試,不僅考基礎課程,還考專業(yè)課。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差異很大。要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確定明確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必須實施分類教學。
二、提高教學與學習效果,有必要實施分類教學
1.合班授課的客觀事實需要實施分類教學。英語課堂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英語素養(yǎng)以及先進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多為合班授課,面對英語基礎差異巨大的學生,老師縱使有千般本領,也難以面面俱到,學生們也難以積極參與進來,使得相關教學法不能在大班的課堂上有效實施,教師的優(yōu)勢得不到發(fā)揮。只有降低同一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將他們分到基礎相對接近的班級,針對學生實際,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需要實施分類教學。課堂中,教師雖然起主導作用,但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目前的現狀是:單招生,普高生,職高生合班授課,不同的生源英語基礎不同,接受能力必然也不同。如果老師講授同樣的內容,必然引起很多學生的不滿,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在我們學院做了一個調查,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對目前的英語教學模式不滿意,主要是在教學進度、難易程度方面觀點不一。單招生和對口生感覺難度大聽不懂,課堂內容消化不了,導致他們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有一部分基礎好的普高生又覺得太簡單,沒有挑戰(zhàn)性,感覺“吃不飽”,也提不起學習興趣。調查時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學都建議實施分類教學,基礎差的和基礎相對較好的分開上課,因此,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中可以嘗試分類教學。給不同基礎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條件并給予正確引導,充分挖掘其學習潛能,促使其英語學習向良性方向發(fā)展,也有利于保證常規(guī)教學的順利實施。
三、因材施教需要分類教學
因材施教的理念自古有之,但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集中在一起上課,是沒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學生英語底子不同,對英語知識的接受能力就不同?;A好的同學希望能學到更深更透的知識,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而基礎差的同學則需要從最基本的知識學起。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習慣也不一樣?;A好的同學一般都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主動性較強。對這部分學生,課堂上就應該以講授教學法為主,再輔以討論等其它教學方法?;A差的同學學習習慣也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對這些學生,就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谏鲜銮闆r,只有將英語基礎有很大差異的同學分開上課,實施分類教學,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當前就業(yè)形勢要求分類教學
高校擴招導致就業(yè)形式越來越嚴峻。為了增強自己在就業(yè)時的競爭力,有的同學想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四六級考試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已屬不易,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難度可想而知。他們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英語學習上,甚至還犧牲了專業(yè)課的學習時間;還有一部分學生不滿足??茖W歷,想繼續(xù)深造,用更高的學歷來謀得更理想的工作。這就要參加專接本考試,而英語往往成為同學們深造路上的攔路虎,好多同學因為專接本考試中英語不及格而名落孫山。為了考上理想的學校,實現繼續(xù)深造的夢想,這部分同學也格外關注自己的英語學習;想直接就業(yè)的同學,就要加強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所學英語應與自己日后所從事的工作緊密關聯,聽力口語及應用寫作等必然成為英語學習中的重點。只有這樣,所學才會成為所用,才會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不同的學生訂立的目標不同,對英語課堂內容的要求也必然不同。如果不進行分類教學,給他們講授同樣的內容,勢必會影響他們的進步,也不利于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英語分類教學已經引起了教師和領導的重視,但是由于我們對分類教學的實質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本文將主要解決英語分類教學的有效實施問題。
1.解決如何進行科學分類的問題
(1)解決什么時候分類的問題。本人認為最佳的分類時間在學生入學半年之后,由于學生剛入學時大多數處于適應階段,缺乏對自己畢業(yè)后去向的考慮,因此,不宜馬上實施分類的英語課程教學。經過一學期的大學學習和生活,學生基本對自己的未來有了較清晰的規(guī)劃,在具體分類時,需充分掌握每位學生的今后發(fā)展目標和現有英語水平,結合學生的主觀意愿及英語基礎,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和分班。
(2)解決都分為哪些類別的問題。英語分類教學的目的就是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就是要為所有同學服好務。因此在劃分類別時一定要考慮到所有同學的實際情況。根據在學院所做的調查結果,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建議分為四六級班、專接本班和直接就業(yè)班。四六級班和專接本班重點講授和四六級考試、專接本考試密切相關的知識,幫助同學們順利通過這兩種考試。而直接就業(yè)班則重點講授和今后工作密切相關的英語知識,側重同學們聽說等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
2.解決各個類別學生的師資問題。由于學生的英語培養(yǎng)目標不同,授課內容也有很大差異。這就要求合理安排師資,擅長哪部分內容的老師就去教那個類別的學生。尤其是針對直接就業(yè)型的學生,不僅要求老師加強對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還應掌握學生所學專業(yè)的專業(yè)英語并將它傳授給學生,學生學到的專業(yè)英語會應用于今后的工作中,也會大大加強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的講課內容不符合學生的具體需求,或者說沒有能力緊貼學生的發(fā)展目標來開展教學,那么高職英語的分類教學就毫無意義。
3.落實科學的考核方式。學生類別不同,考核的方式及內容也不能相同。考核測評方式要由傳統(tǒng)的單一的書面考試向多樣化測評轉變。考核測評內容也要發(fā)生轉變,不能單純的考核英語語言知識,還要考核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只有科學的考核,才能檢驗我們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此論文為2015年度河北政法職業(yè)學院研究課題《高職英語分類教學模式探究》(課題編號2015200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