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艷
摘 要: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功,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以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還能培養(yǎng)語感,熏陶情感,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關鍵詞:語文;有感情;朗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功,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以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還能培養(yǎng)語感,情感也得到了熏陶,然而在朗讀教學中,很多學生不愿意舉手朗讀或者是讀書吞吞吐吐,有感情朗讀教學遇到極大的困難。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多種形式閱讀,激發(fā)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朗讀形式的多樣性。朗讀形式的多樣性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知識,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朗讀熱情,提高語文學習興趣。有感情朗讀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文章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朗讀方式。在遇到較難理解的課文,教師可以采取帶讀方式;對課文有任務對話的內(nèi)容,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讀;對有較好的情節(jié)課文,可以進行多言形式的朗讀,還有自己選段讀、齊讀、指名讀等。當然也可以利用幾種朗讀形式相結合,最終目的就是讀出課文的情感、讀出課文的內(nèi)涵,真正激發(fā)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情趣,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水平。
二、進入情境,情感熏陶
課文中作者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傾注于文中的字里行間,學生可以根據(jù)文章描繪,進行有感情朗讀,同時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在情感上相互作用,從而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如,在學習《荷花》這一課時,完全可以利用本方法。第二自然段中“荷葉挨挨擠擠的”句中的“挨挨擠擠”不僅寫出了荷葉很多、很密,而且使得不易察覺的荷葉的生長過程變得形象可感,準確、傳神地表現(xiàn)了荷葉生長過程的生氣與可愛。在有感情朗讀課文中感受藝術形象,從文中審美得到情感熏陶。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必須讓有感情朗讀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課文描繪中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使之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有效提高朗讀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羅劍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