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君君
摘 要:閱讀是一種語文能力,閱讀能力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而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但長期以來課外閱讀在農村小學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受應試教育的禁錮,學校沒有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家長對課外閱讀的不支持及學生自身缺少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課外閱讀處在舉步維艱的境地。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387-01
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靠自己讀書成長起來的學生,不但結實,而且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后勁。”由此可見,課外閱讀是多么的重要。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的緣由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毋庸質疑,課外閱讀是落實課程標準,豐富、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重要的語文實踐形式,課外閱讀的實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然而,種種跡象表明當今小學生的實際課外閱讀狀況不容樂觀。
基于以上思考, “兒童文學促進學生有效閱讀”課題組就某校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對該校三至五年級部分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目的是全面掌握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分析出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與對策,通過學校、家庭協同努力,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最終實現學生語文學習的自我實踐,自我發(fā)展,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二、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及分析
1、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認識不深刻,重形式不重內容
調查表明:有69.6%的學生認為讀課外書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每天讀課外書超過1小時的學生只占16%;星期天,在家看課外書的不到23%;22.4%的學生讀課外書,不是因為自己喜歡,而是家長要求;53.6%的學生喜歡讀故事書,9.6%的學生喜歡讀科普書,22.4%的學生喜歡讀漫畫書;有不少學生在閱讀課外讀物時,常常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對作品的語言和思想只是一知半解。當然,學生鑒賞能力有限,不太會分辨內容的好壞也是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學生自覺閱讀的興趣不濃,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教師對課外閱讀的指導不到位,重結果不重過程
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指導、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科中的幾項重要教學活動。這三方面的教學活動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實踐證明,把課堂教學同課外閱讀活動結合起來,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從課內精讀學到的知識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得到復習、補充,既加深認識,又能實際運用。課外閱讀活動中培養(yǎng)起來的自學能力和獲得的廣泛知識,又為課堂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但部分教師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以本為本,考什么教什么,學生即使有課外閱讀,也是在應試的范圍內兜圈子,學生缺乏真正的讀書方法。
3、家長對課外閱讀的理解有偏差,重成績不重能力
調查顯示:24%的家長對學生讀課外書表示不太支持,他們往往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來關心兒童,而不是充分尊重兒童的個性和需要。部分家長在為孩子選購書籍時,總認為閱讀文學書籍沒多大用處,覺得還是看作文指導類的書能提高學習成績。甚至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持干預態(tài)度,除了與學習有關的一些教輔書和少數幾部名著以外,一般的課外書都被禁讀。原因非常簡單,擔心孩子的學業(yè)受到影響。
三、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對策
1、建立班級圖書角
建立班級圖書角,這是個很老的辦法,但它同樣適應新時期。我們已經調查了班上學生的存書情況。有些學生自己家里的書不少,可是讀過的并不是很多?!皶墙璨荒茏x也”,就可以建議大家把自己的書放在圖書角,大家交換閱讀。有的學生自己的書不讀,可是對別人的書很感興趣,總想借閱著來讀。
2、保障閱讀時間
要讓學生讀書,時間必須有保障。沒有整塊的時間,就用零散的時間,讓學生學會擠時間讀書。我校學生早晨到校時間較早,很多學生都在上課前一小時就到校了,就可以讓大家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每天中午抽一定的時間(30分鐘左右,在不影響課內作業(yè)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閱讀。這些時間,可以安排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組織開展,如詩歌背誦、朗誦散文;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讓學生來推薦好書,學生更容易接受。這些活動以課外閱讀的內容為主,促使他們閱讀。
3、營造家庭環(huán)境
學生課外閱讀,很多時間應該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環(huán)境,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每次開家長會,我們要向家長介紹閱讀給學生帶來的好處,向家長介紹輔導孩子讀書的方法,轉變家長眼里只有分數的觀念,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閱讀計劃,共同閱讀,或者在孩子讀完一部書后,給自己講主要內容,或者家長和孩子比賽讀書等。為此建議語文教師每天少布置些機械重復的作業(yè),讓學生有時間進行閱讀。真正的語文能力不是做題做出來的;真正的語文高手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語文素質的提升歸根到底還取決于學生自己的勤奮閱讀和領悟。
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指出:小學三年級之前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這是未來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閱讀是教育的核心,人只有一生,但讀書可以讓你擁有兩生、三生。為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進而提高整個國民的文化素養(yǎng),學校、家庭、社會應該協同努力,為學生讀書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讓讀書成為他們的習慣,讓讀書這一傳承人類文明的方式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閻國利、呂勇:《閱讀策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