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愛萍
【關鍵詞】 語文教學;元素;情感;方法;道具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2—0096—01
一、就地取材,捕捉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元素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就地取材。比如下雪了可以讓學生自由地談談自己眼中心中的雪,他們可以從雪的白、雪的純潔談到雪能掩蓋事物的真實,談到美好事物的不易久留,談到潤物無聲的奉獻精神,談到雪的悄悄地來悄悄地走,談到雪給予他們的讓“眼睛旅行讓心靈散步”的快樂。老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小結(jié):其實自然界的任何現(xiàn)象都可以引發(fā)我們無窮的思考,雪如此,雷雨風電亦如此,萬事萬物皆如此,關鍵是要做一個善于思考的人。
春天花開了、秋天葉落了、爬山虎紅了、蒲公英飛了、花間的蝴蝶、樓角的鴿子,新生軍訓、體育比賽、節(jié)日禮物,都可以成為激趣的總元素之一,就學生生活本身取材激趣,趣莫大焉。
二、貼近生活,調(diào)動情感經(jīng)驗輔助教學
1. 感受是認識事物的有效途徑,海倫·凱樂就是從雙手接住水龍頭上的第一滴水去認識世界的。在講《荷塘月色》通感手法的時候,可營造氛圍渲染氣氛,讓同學們閉上眼睛展開想象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用溫柔細膩的心去感受若有若無的花香和飄忽不定的遠處高樓上的渺茫歌聲的相同之處,從而領會通感手法的妙處。上《我與地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心情,我讓幾個學生感受了殘疾人的不易。我先讓他們正常走上講臺,再讓他們?nèi)持然蜷]著眼睛走上講臺然后談自己的體會,引導他們理解作者的行為和情感。在講到母親的那一部分細節(jié)描寫時我讓學生回憶關于母親的最感動的一個細節(jié)并揣摩母親當時的心理,模仿母親的言行語調(diào)說給同學們聽,不愿意這樣做的同學也可以談談自己最愧對母親的一件事,有的學生說哭了,這讓我想起了于漪老師的一句話:“教師是學生心靈的耕耘者,教課就要教到學生的心上?!?/p>
三、靈活多變,量體裁衣,變換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課堂模式固然讓課堂變得有條不紊,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留有余地靈活安排也是必要的。比如《雷雨》《失街亭》的教學就可嘗試采用辯論法,《滕王閣序》背誦難度大,可采用朗誦法?!队炅剽彙放c《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不同風格的詞可以進行對比鑒賞,當然同類型的詩文比較異同也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訓練學生的區(qū)分和辨別力,如《過秦論》《阿房宮賦》《六國論》的對比分析。部分戲劇可采用編劇、排練、表演、評議和小結(jié)的方法,《竇娥冤》就是很好的例子。學習《茶館》可以與時俱進,仿照《茶館》的創(chuàng)作方法創(chuàng)作《酒館》或其他什么館,讓各式各樣的人在館中登臺亮相體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風貌。有些課文可以選取段或句設計仿寫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有一個夢想》等,像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歐也妮·葛朗臺》時點評法就不錯,老師可先提供方法并選取一處做示范,然后組織學生做批注點評式深閱讀,讓學生在讀與評中提升鑒賞和表達力。有爭議或獨具匠心的文章也可采用質(zhì)疑法,在碰撞中深化思想,拓寬思路,如《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采用質(zhì)疑法就特別能激發(fā)學生閱讀思考的興趣。
四、讓小道具發(fā)揮大作用
有感于學生寫作文時空洞、膚淺、低幼、千人一面的現(xiàn)象,作文訓練時曾拿了一枝枯了的康乃馨和一朵盛放的假向日葵,同學們立馬來了興趣,表現(xiàn)得比較興奮。我先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花的特點,把觀察到的有條理地表述出來。有的同學說康乃馨給他的感覺是溫暖的,因為傳遞過最真摯的心聲,完成了它神圣的使命;有的同學認為康乃馨死了都不得安息被拿來展覽是可憐的,所以以生命的名義呼吁敬畏生命;有同學立馬表示否定,認為康乃馨的生命消失后仍然被記著恰恰是幸運的,從而引申為創(chuàng)造過價值和奉獻的人總活在別人的記憶中;有同學認為康乃馨是幸福的,因為凋零于最美的時候;有的同學談到康乃馨是脆弱的,從而感嘆生命的短暫,要懂得珍惜每一天,在有限的時間里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也有同學認為康乃馨是淡然的,因為放入整個歷史長河中時人生的起起伏伏、生老病死似乎也顯得淡了,生命是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的。談到假向日葵花時,受固有思想的約束,學生總是在批判假的可恥,老師可以鼓勵讓他們換個思維角度說說假花的好。多數(shù)同學都想到了善意的謊言或假花生命的恒久亙古等,有一位同學建議我回復到剛才拿花的姿勢,原來我前面拿花時把向日葵的一個花瓣折在了后面,現(xiàn)在回復了原樣,這個學生由剛才的過程想象到了假花能屈能伸,談到了生命的彈性,這一點確實是意料之外的,而這正是小小的道具引發(fā)的。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