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彬
摘要:思想政治課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學習和生活都很重要,老師肩負的責任十分重大,但是有很多因素影響著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使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難以發(fā)揮,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高中政治教師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6-0030-01
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內容決定了它在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有效性教學的理念備受重視,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低效教學存在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探索解決有效教學問題刻不容緩。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指導學生有效學習,打造高效課堂。
一、認真?zhèn)湔n,做好充分準備
“不打無準備之仗”,課堂要高效,教師就要認真?zhèn)湔n,備課是上課前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備課是上課的基礎,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材就是鉆研教材,準確掌握知識點,理清知識結構,把握重點難點。備課的中心是備學生,備學生首先了解學生,這是教學順利展開的前提,為了便于全面地了解學生,經常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通過作業(yè)、考試來檢測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能力、學習成績。經過一段時間,對學生學習的情況就會有一定的了解,教學方法的選擇就有了依據,講課也就有了目的性。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師生之間地位是不平等的,學生的只有被動服從,知識的學習只能是灌輸,這樣在教學中就使學生不敢自由發(fā)表見解,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新課堂師生是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融洽,教學中師生就能緊密配合,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師生關系和諧,課堂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精心制作導學案
導學案是指導學生有效學習,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一環(huán),導學案的制作、學習要注意以下幾點:1.設置情景問題是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一條主線,所以學案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必需的導學問題和必要的材料,設計具有一定隱蔽性的思考題,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地探索。2.要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如告訴學生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內容應精讀并注意知識前后聯(lián)系才能解決等等。3.教師要不斷檢查,督促學生看書思考,幫助學生控制時間和進度,對自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如在上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這課時,提前在晚自習發(fā)導學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根據學生做的情況,收上來批改,有的學生對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和人大代表的權利區(qū)別不清,有的學生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區(qū)別不清,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四、小組學習,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符合時代精神的學習方式,越來越被老師們看好,并被廣泛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最為明顯的優(yōu)點是,小組成員便于學習交流,可以從同伴身上獲取知識,讓小組教小組,讓學生教學生,互幫互學,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完成素質教育任務。
教師對學生合作交流學習還要做好兩個方面的指導:①合作技巧的指導。學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無法進行真正有效的合作交流學習。結合我教學的實際情況,主要考慮學生學習程度、性格特點、能力情況,讓每個小組分配學習角色,相互配合,減少分歧。②學習困難的指導。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也是合作者、參與者,當小組的合作交流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當及時、適時地加以點撥、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在上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這課時,設計農民工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這個探究題,學生討論熱烈,都希望自己當選人大代表,而不能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從理論上進行闡述,這就需要老師引導,防止偏離主題。
五、運用靈活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一種手段,是為體現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服務的,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下,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一堂課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學生展示,分為黑板書面展示和口頭展示兩種,學生展示課前自主完成的導學案,學生展示的內容是質疑探究部分。學生課堂展示就是學生在課堂上把自主探究或者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公布出來,通過展示,老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所要解決問題的研究程度,確定下一步學習的內容和策略。所以,學生課堂展示既是教師了解學情的方式,也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手段,教師應當把課堂展示作為教學的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展示。第二階段是學生點評,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小組推舉代表對展示的內容進行點評,在老師的審視和幾十位同學的注視下表達思想,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大眾場合發(fā)表意見的膽量和勇氣,點評時聲音要洪亮,使用普通話,運用政治學科語言。第三階段是教師點評與點撥,即教師對學生點評中出現的問題及沒掌握的重難點進行集中指導,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補充學生漏掉的知識。教師點評與點撥時要運用精心制作的配套課件,用幽默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按照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用靈活、新穎教學手段和方法傳授知識,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
(作者單位:孫埠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葉子龐麗娟《師生互動的本質與特征》教育研究.2001-04
[2]王小軍.楓葉教育網《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是我們孜孜不倦的追求》.管理研究.201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