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琴
【摘要】 目前,我國的課程改革程度逐步加深,與此同時,改革對教師教學也提出與之相應的要求,在音樂教學這一板塊,教師教學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本文旨在探究在新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境以及應對措施,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初中音樂教學 困境 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2-062-01
在素質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初中音樂教學的發(fā)展也攀上高峰,音樂教學的改革大刀闊斧,很多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紛紛涌現,在多樣化的教學進程中,學生的個人性格特長紛紛得到彰顯,不容置疑,這促進了學生的個人身心發(fā)展。但與此同時,我國初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也日漸暴露,尤其是部分學校對其態(tài)度不明確,不肯在音樂教學上加大投資,推進力度不深入,直接導致了初中音樂教學進入瓶頸,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那么,它們就可能會逐步演變到無法調和的狀態(tài)。
1. 課程改革后初中音樂教學面臨的困境
1.1學校不予重視,音樂教學止于皮毛
目前,高考的應試學科劃分明確,音樂顯然不在其內,為了提高所謂的升學率,部分學校從初中就把目光鎖定在應試科目上,無論是教學課時的安排、師資力量的分撥還是后勤保障方面,都對應試科目予以重視,而對音樂則采取漠視的態(tài)度,就學校屢屢出現的“占課”情況保持沉默,導致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態(tài)度松散,學生在音樂上只能淺嘗輒止,音樂教學止于皮毛。
1.2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工作難以開展
在很多學校初中教師的隊伍中,音樂科班出生的專業(yè)音樂教師少之又少,很多學校招錄的音樂教師大多都是“半罐水”,對音樂本身的參透能力就不強,而其在音樂教學方面的能力更是根本無法滿足教學需要,更有甚者,有些學校在專業(yè)老師匱乏的情況下,采取派分的方式,以其它學科的任課老師代課,這無疑對教學工作的開展又加大了阻力。
1.3教學設備推新,教學質量日漸下降
課程改革之后,很多學校都引進了多媒體設備,這些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本該是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增強教學質量,但在音樂教學中,卻又并非如此,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課堂教學,更需要老師親自范唱和學生自身學唱,引進新設備之后,很多音樂教學活動都活躍于講堂上的屏幕,減少了教師親自范唱的機會,不能更好地向學生展現音樂之美,教學質量日漸下降。
2. 課程改革后教學困境的應對措施
2.1完善教學體系,為音樂教學挪出一席之地
在我國長期不可能變更的高考模式下,應試科目固然需要受到重視,但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狀況也不容小覷。為了能更好地發(fā)展音樂教學,就應該逐步完善教學體系。首先,學校教務處要在音樂教學的課時安排上做好調整,多增加音樂活動課程,明令禁止應試科目老師的“搶課”行為,讓學生能在繁重的學習中切身體驗音樂的魅力;其次,為音樂教學聘請專業(yè)的音樂老師,減少學校半路出家的音樂教師的數量,提高教學老師質量,才能提高老師教學的質量;最后,學校應當在對進行音樂教師的個人考核、評獎評優(yōu)、量化積分、獎懲兌現等活動時,將音樂老師的教研成果、個人教學論文、聽課得分等方面都納入到活動評選范疇,以此來激發(fā)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
2.2建設師資隊伍,為提升教學成效打好基礎
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的前提是師資隊伍的建設,音樂教學當然也不例外。目前,很多學校的專職音樂教師極度缺乏,面對這種狀況,學校必須從根部入手,予以改善。首先,學校要保證音樂教學工作的帶頭人必須為科班出生,并且,這些帶頭人的工作要專攻音樂教學方面,不可朝三暮四,同時涉獵多個教學領域,這樣才能更好地建立一支更好的專兼相結合的音樂教師隊伍。其次,要加強對音樂教學在崗教師的培訓,要定期選送音樂教師參加專業(yè)培訓,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最后,學校還要多鼓勵音樂教學老師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能力素養(yǎng),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使師資隊伍更加強大,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成效。
2.3合理運用設備,教學質量的攀升指日可待
課程改革后,教學設備均被各校引進,設備條件日漸好轉,故而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就必須隨著教學的進行合理地運用各種現代化的輔助教學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更加立體化更加多層次的音樂王國,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帶來的“美”的享受。但是教師在選擇教學工具上就必須要取長補短,揚長避短,不能一味地為了教學過程簡單而給學生放映簡單的音樂視頻,要不斷地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用現代化設備來豐富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從而達到對學生“欣賞美、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的教學目的。如此這般,教學質量的攀升自然不在話下。
3. 結束語
音樂,是一種能通過聲音來傳播個體心靈深處的情感的藝術,欣賞音樂,更是每個個體發(fā)展過程中不可或缺必須要具備的一種行為素質。“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素質中,就包括著“美”這一項,而音樂,本身就是“美”的一種。所以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提高學生對“美”的感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教學就必須緊跟時代發(fā)展,在新的教育體制下,開拓新的教學模式,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成效。
[ 參 考 文 獻 ]
[1]許洪帥.我國基礎音樂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現狀與基本對策[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4):106-113.
[2]梁婷子.試論我國社會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時代文學,2014,(8):215-216.
[3]江琳.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踐誤區(qū)及其改進措施[J].教育學術月刊,2012,(7):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