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藝軒
【關(guān)鍵詞】音樂教學 多媒體技術(shù) “偷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5A-
0123-01
教師在教學中能否實現(xiàn)輕松和高效雙贏的局面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將多媒體技術(shù)與音樂課堂教學相結(jié)合,力求把多媒體技術(shù)手段恰當?shù)剡\用到音樂教學活動中,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下面筆者談一下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在課件上“偷懶”
隨著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很多音樂教師都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不僅能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更為便捷,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因而深受師生們喜愛。然而有許多教師為了追求課件的精美,不惜耗費許多時間在課件的畫面、視頻、音響上,這樣做雖然能吸引學生,卻大大地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干擾了學生對于音樂本身的欣賞,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如一位教師在教唱《我是草原小騎手》時,給學生展示了十幾張草原風光的圖片,還以大段文字展現(xiàn)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教師則照本宣科地加以介紹。學生在欣賞圖片時發(fā)出了陣陣驚呼,看似一臉專注,實際上并未真正感受到音樂的美,也未能記住多少教師介紹的內(nèi)容。
筆者認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shù),而課件中生動、有趣的畫面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幾乎都將興趣和注意力放在生動的畫面上,根本就沒深入品味音樂,從而對音樂沒有深切的感受和認知。平時,筆者在制作音樂課件的過程中,盡量做到圖片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尤其在感受音樂環(huán)節(jié)很少使用圖片,以保障學生全身心地聆聽、品味音樂。在課件中輔助說明的文字也盡量言簡意賅,將能顯示關(guān)鍵信息的文字放入課件中,以起到畫龍點睛、醒目直觀的作用,減少圖片、文字對學生的干擾,讓學生專注、純粹地感受音樂的美,并在聆聽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和體驗。
二、在講解上“偷懶”
當前部分小學音樂教師都教很多班級,除了要上多節(jié)音樂課,還要負責學校儀仗隊、鼓號隊、文藝隊的訓練,遇到重大假日還要負責文藝節(jié)目的排練等諸多工作,這對于一名音樂教師的聲帶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挑戰(zhàn)。所以,筆者嘗試運用簡短的旋律代替一些常用的指令或講解。
對于學生要做到的常規(guī)要求,若教師每一次都用言語來解釋、提醒,不僅會浪費很多時間,也容易打斷上課的思路。為此,筆者每次擔任新班級音樂課的教學工作,都會在開課前與學生做好溝通和交流,與學生一起確定用一些簡短、有趣的旋律或節(jié)奏來代替言語,使學生在課堂上逐步形成“一切行動聽音樂”的良好習慣,提示學生做好課堂常規(guī)。除一些常見的問好歌、再見歌之外,筆者選用了一些容易記的音符來表示一些課堂常規(guī)要求,比如上行三度琶音表示起立、下行琶音表示坐下;打開音樂書用上行刮音,合上書本放好用下行刮音……開始小組討論、結(jié)束小組討論、靜聽、表揚等也都用固定的旋律來表示。為了活躍課堂氛圍,筆者還在有的旋律中加入了簡短的歌詞,如“啦啦啦,啦啦啦,你是快樂的音樂家”等。同時,為了讓每名學生都能融入音樂中,筆者還以不同的唱名給每個小組命名,在小組比賽或展示時,表現(xiàn)好的、配合默契的、進步快的小組會得到全班師生邊豎大拇指邊唱特定旋律的鼓勵。
這些旋律的設(shè)置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及音樂學科的特點,而且也讓課堂遠離了說教,形成了溫馨愉悅的課堂氛圍,提升了音樂教師及課堂的吸引力。
三、利用音像設(shè)備在評價環(huán)節(jié)“偷懶”
評價是課堂教學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善于評價對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改進教師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評價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筆者嘗試利用音像設(shè)備進行“偷懶”,實現(xiàn)教學評價多元化。例如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演唱、舞蹈、演奏表演進行錄音或錄像,即時讓學生聆聽或觀看,然后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共評等多元化評價。自評給了學生自我激勵、自我調(diào)整、自我改善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自我教育意識。音樂活動常常需要多位學生的共同參與才能完成,互評、共評能使學生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得一些經(jīng)驗教訓,在同伴的相互評價中,學生對音樂內(nèi)容或表演能獲得更深入的理解。這樣小小的“偷懶”,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藝術(shù)欣賞能力,還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
“偷懶”是教育教學中的一種技巧,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藝術(shù)。魏書生在《如何做最好的老師》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懶教師教出的是勤學生、能學生、活學生?!币魳匪囆g(sh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僅憑教師口頭傳授,學生沒有親身參與,學生會很難真正理解和掌握。學生只有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自己主動地去探尋、領(lǐng)悟,才能理解音樂知識技能。音樂教師要學會在“懶”中提高教學質(zhì)量,掌握高超的教學技巧,一切從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好角度出發(fā),在備課過程中做足功課,在課堂中適當“偷偷懶”,還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更多的過程、更多的體驗,讓音樂課“懶”出精彩!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