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東波 張盧妍
摘 要:體育教學方法是體育教學過程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體育教學實踐也證明,教師如果不能科學地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會導致師生消耗精力大、學生負擔重、教學效果差,給工作造成不應有的損失。所以,正確理解、選擇和運用體育教學方法,對于更多更好地培養(yǎng)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體育;教學方法;案例分析;實踐體會;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2-00-02
一、體育教學方法的含義
教學方法的概念在教學理論的各個概念之中是一個最復雜的概念,體育教學方法的概念也是同樣的狀況,不同的學者對于體育教學方法有不同的定義。
樊臨虎在《體育教學論》中指出:“體育教學方法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方式、途徑和手段的總和。”張學忠在《學校體育教學論》里提出:“體育教學方法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在一定的教學原則下,師生相互作用的,共同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合理組合和運用場地、器材、手段的活動方式。它既包括了師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內隱的思想、心理活動,而且也包括了器材的運用或演示和身體活動方式等?!敝軕c瑛認為,“體育教學思想是體育教育的內核,而體育教學方法則是實現特定教學思想的外在手段,內核一般是穩(wěn)定的、不變的,而外在的方法則是可變的,甚至可能是千變萬化的。”
二、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法
我國大多數體育教師仍以學生的技能基礎、身體素質為出發(fā)點,并針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選擇教學方法,思想轉變較為積極。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兩類。
(一)指導法
1、語言法:是體育教學中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學生學習,達到教學要求的方法。
2、直觀法:是體育教學中通過一定的直觀方式,作用于人體感覺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種教學方法。
3、完整法:是從動作的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連續(xù)地進行教學和練習的方法。
4、分解法:是從掌握完整動作出發(fā),把完整的動作按其技術結構分成幾段或按身體活動的部位分成幾個部分,逐段或按部分進行教學和練習,最后完整地掌握動作的方法。
5、預防和糾正錯誤動作法:是教師為了防止和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動作錯誤所采用的方法。
(二)練習法
1、游戲練習法:是以游戲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的方法。
2、比賽練習法:是在比賽的條件下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的方法。
3、綜合練習法:是根據練習任務的需要,綜合運用某些練習法的特點而組成的一類練習方法。
4、循環(huán)練習法:是根據練習任務的需要選定若干練習手段,設置若干個相應的練習站(點),學生按規(guī)定順序、路線和練習要求,逐站依次循環(huán)練習的方法。
5、重復練習法:是根據練習任務的需要,在相對固定的條件下反復進行練習的方法。
6、變換練習法:是根據練習任務的需要,在變換條件下進行練習的方法。
雖然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不乏好的,但是任何好的教學方法的使用不是無限制和無度的,好的教學方法也不能濫用、無度。例如游戲教學法在活躍教學氛圍、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樂趣和含義、形成教法的階梯等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是體育教師經常使用的較好的教學方法。但是就是這個好的教學方法如果使用無度,讓整堂課都是體育游戲,那么教學效果也不會好,而且會使體育課變得主次顛倒、喧賓奪主和幼稚化。同樣,如果堂堂課都是指導性教學、重復性練習,體育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就枯燥乏味了。但是,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組織形式始終如一,教法老套、單一,與學生交流少等問題。體育教師依然沿襲常規(guī)教法嚴重,引入新式教法欠缺,對學法指導作用的認識基本到位,但把思想具體運用到體育教學方法中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進
2014年1月至2月間,作者參加了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與澳大利亞康普利斯教育學院聯合舉辦的第二期中澳TAE師資證書培訓班,TAE證書即澳大利亞職業(yè)教育的資格證書,相當于我國的高校教師資格證書。此次培訓不僅讓我對職業(y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給了我很多關于體育教學方法的啟示:體育教師要多以思考、想一想、觀摩等方式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和總結;從教學要素整體著眼,合理編排教學方法;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入手,擴展、改進教學方法;從教學效果、效率出發(fā),優(yōu)選、組合教學方法;從培養(yǎng)學生考慮,統(tǒng)整篩選教學方法等。綜合澳大利亞先進的職業(yè)教育經驗,結合體育教學,總結出教師必須不斷地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合作交流,主動探究,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完成課程目標。
(一)案例分析
新理念、新教材指導下的體育教學關注每一名學生的身體發(fā)展和情感需要,緊緊圍繞“提出問題──實踐研究──解決問題”這一主線展開各種師生活動,達到預期運動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運用了主題式、互動式、演進式教學方式。這些教學方式特別適合職業(yè)教育,受到學生極大的歡迎。
1、主題式教學方式。
(1)主題式教學方式是根據體育課程標準學習領域目標和相關的活動內容,圍繞創(chuàng)設的一個教學主題,把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采用相互聯系的若干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游戲為主的方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主要體現以學生為本、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教學方式。
(2)主題式教學方式的教學過程:①引導學生進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②以主題情境逐漸進入各小標題情境教學;③主要是發(fā)展學生思維技能訓練;④小組合作探討和實踐完成教學目標;⑤讓評價滲透到每一個情境教學中。
(3)具體案例:《植樹節(jié)》。①導入情境:植樹節(jié),教師帶同學們去公園(模仿各種行人的走路)。②初入情境:公園里同學們來植樹,讓我們比一比,看哪組植得又快又好(往返跑)。③深入情境:若我們要像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就必須認真鍛煉(拍皮球),比一比哪組同學皮球拍得既快又不會碰到小樹苗。④延伸情境:看著這么美好的公園和聽著美妙的音樂,讓我們跳起歡快的舞蹈。
2、互動式教學方式。
(1)互動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陪伴學生完成學習過程為主要形式,以師生互動為主要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學生自主學練。該方式重視學生首次發(fā)現,首次示范,將所學知識、技能“外化”,進行自我反饋,以逐步完成教學目標。
(2)互動式教學過程:①向學生呈現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②教師陪伴學生進入學習程序,陪同學生一起練習;③發(fā)展學生思維技能訓練;④小組協作學習,利用各人不同的認識開展小組討論,利用集體練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學習幫助;⑤學習效果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
(3)具體案例:跳短繩。①通過繩操短繩游戲展開教學。②教師和學生一起跳短繩,請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兩種跳法的優(yōu)缺點,同時用不同節(jié)奏、不同信號加強對跳繩技能的掌握。③引導學生想象嘗試創(chuàng)設不同的跳繩方法。④小組學習和討論,形成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⑤注重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3、演進式教學方式。
(1)演進式教學以一課一教材為主要教學形式,以器材、場地、自然條件為主線展開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逐漸地改變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各種鍛煉方法,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積極討論游戲的規(guī)則,以達到教學的目標。
(2)演進式教學過程:①引導學生利用器材進行自主鍛煉;②不斷地改變同一器材的條件(如器材的數量、參與人數的多少)來吸引學生的鍛煉興趣;③在小組合作下創(chuàng)設游戲,延伸學生學習的興趣;④讓個人、小組進行表演、展示;⑤運用綜合性評價。
(3)具體案例:《五彩的圈》。①找朋友:如何和圈交朋友?拿同一顏色圈的同學為一組。②個性展示:一人一圈,你們會怎么玩?③激情暢想:二人二圈,你們會怎么活動?④小鬼當家:多人多圈,又該如何活動?⑤奧運小主人:用手中的圈,如何拼出五環(huán)?這樣層層遞進的教學,始終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昂,始終處于想象和探索的興奮狀態(tài)。他們不斷地探索,當條件發(fā)生變化后,各種新活動法在不斷的嘗試、發(fā)現中收獲著。
(二)實踐體會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學生學習情況不同構建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對不同智力水平、認知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互補”,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籃球”一課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探討:原地拍球、手拍球的什么位置,球才能彈起?向前、向后運球時要拍什么位置,才能實現前進、后退的目的?學生在感悟交流中掌握了原地拍球、前后運球的技能。這樣得到的運動技能才是一生難忘的。我們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探索各種練習的方法,養(yǎng)成多方位鍛煉身體的習慣。例如,“快速跑”一課中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沒有去教擺腿、高抬腿、小步跑等技術性強的動作要領,而是將體育課設計為“春游”活動,創(chuàng)設一個個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喚起參與意識,積極投入到“我與春天去游戲”“我讓春風親親臉”等一個個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鍛煉中見成效。再如,一種器材,在以往我們只是作為一種教學的手段,而今天卻是以這種器材怎么鍛練為主線來展開教學。不僅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來創(chuàng)設不同的動作,更讓學生明白:只要你敢想敢做,任何一種器械都可以有許多種練習方法。
但是,什么是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呢?可能依然是運動技能的學習。運動技能傳授是體育教學中的主體,也是一切體育教育和教養(yǎng)的“載體”。所謂“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不足可能是我們在注重了這個主體的時候,忽略了一些其他也應該注意的東西。如讓學生在學會技能的同時也明白其中的原理,讓學生在學會技能的同時也體驗其中的樂趣等等??赡苁浅霈F了“只會不懂”或“只練不樂”的不足。但其主體并沒有偏離和失去,因此新教法絕不是“取代”傳統(tǒng)教法,而是“補充”傳統(tǒng)教法,是“融合”進傳統(tǒng)教法。這應是現代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當前的問題是一些新的教法獨往獨來,拋棄了傳統(tǒng)的教法,一說“研究性教學”就只研究不學技術了;一說游戲法就光玩不練了;一說快樂就光樂不出汗了;一說發(fā)現問題就只“發(fā)現”不“傳授”了。如果這樣下去,體育課將不成為體育課,新教法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的教學方法改革也將流于失敗。
因此,我們要正確地理解“現代教法”與“傳統(tǒng)教法”之間的關系。改變“非此即彼”的片面認識,將體育中本來就有的“懂”、“會”、“樂”、“練”等通過我們的教法把它們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以切實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周慶瑛.體育教學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南京體育學院學s報.2004,18(4):121-123.
[2]王威.素質教育下如何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J].湖北體育科技,2008.27(2):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