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莉
摘要:為了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會讀書,從而達到讀好書的習慣,我們的語文教學不應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的封閉教學,必須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必須擴大學生閱讀,這才是提高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課外閱讀 培養(yǎng)興趣 教給方法會讀書 多讀書
自古以來,許多愛書者都認為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今,聆聽了許多專家學者的報告,觀摩了課堂教學,再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我們也能清楚地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如清華附小的竇桂梅校長所執(zhí)教的每一節(jié)課都少不了課外延伸,她講課的語言如行云流水,令人耳目一新。我曾多次領略她帶領學生進入文學的天地,感悟語言文字的內涵。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呢?
一、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致
學生是課外閱讀培養(yǎng)的主體,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就要想辦法調動學生讀書的興致。
(一)“聽書”習慣是基石
開學之初,先不著急從理論上強調讀課外書的好處,而是通過聽讀訓練讓學生漸漸喜歡讀書。每天,我會給學生讀一篇故事情節(jié)生動的小文章,或者是童話,或者是寓言。每次聲情并茂地朗讀,把學生帶進故事中時,我就會嘎然而止,讓學生猜猜下面會是什么樣的情節(jié),這種訓練“吊起”了學生的胃口,對課外書產生了興趣。再下來,我給學生讀課外文章的時候,讀到精彩之處,我會停下:“同學們,今天老師嗓子疼,你們自己看看吧?!边@樣,學生的讀書胃口又被“吊起”來了。漸漸地,我鼓動學生自己去買書,每當學生買來新書,我就要在班里“大肆宣揚”,并讀上面一篇好的文章給學生聽,買書的學生自然很驕傲。
學生開始讀書以后,我還要利用大課間及讀書讀報時間,讓他們把自己喜歡的書讀給同學們聽。就這樣,學生對書中的好多未知的知識,充滿了好奇,逐步養(yǎng)成了聽書的好習慣,也激發(fā)了他們要讀書的欲望。
(二)以身作則
課外時間,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教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教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我還經常給學生講自己童年是怎么學習的,并給學生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有趣。這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一旦興趣培養(yǎng)起來不僅眼前受益,還將伴隨整個人生。有時,我會介紹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有時來一段精彩的片段。漸漸地學生也會走進書的海洋,品味人物的個性特點,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操場邊、教室里都是學生看書的身影。
(三)樹立榜樣
榜樣的作用極大,學生的模仿性強,根據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我常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并在學生中樹立愛讀書、會讀書的榜樣,時時處處對這些平時愛讀書、會讀書的學生表揚獎勵。我還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老舍、葉圣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以及讀書使他們在文學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詣的例子。
(四)隨機指導
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氛圍。
(五)家長做學生讀書伙伴
記得我上《草船借箭》一課時,故事導入新課,有些學生也爭著要講其他有趣的“三國”故事。講完課文后,我又拓展延伸:“要想知道更多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請閱讀《三國演義》這本名著?!薄芭叮袅?。”學生歡呼起來,求知的欲望達到高潮。很多學生第二天就埋頭在《三國》中,同諸葛亮共謀劃策,與曹操決一死戰(zhàn)……沒有這本書的學生,回到家就讓家長去買,家長知道學生愛上讀書了,怎么會不去買呢?看到學生讀書增長了知識,他們何樂而不為呢?有些家長也改掉了守電視機的習慣,與學生一起讀書了。一家人圍在一起讀書的景象讓人欣喜。
而且,要想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致并養(yǎng)成習慣,還要家長接受這種教育理念。
另外,一個學生的成長,本身就應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相配合的,有了家長的支持,我們的教育就輕松多了。開學之初,在了解學生情況后,與家長經常進行溝通,通過大量的事例,讓家長意識到學生從小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和書交了朋友,不僅小學、初中、高中的語文成績一定會不錯,而且,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再結合自己過去教學的經驗,用孩子讀書與不讀書六年下來的差別,進一步證明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好處。這樣的實例,讓家長心服口服。雖然有的家長將信將疑,但是用不了多久,學生讀書的變化讓他們徹底和教師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許多家長改變了“沒事去學習,別看閑書”的論調。
還有,學生的自制能力是很差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所以,每天學生的閱讀必須有家長的監(jiān)督。規(guī)定每個學生每天晚上必須閱讀課外書不少于20分鐘,家長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在作業(yè)本上按如下格式填寫:“某年某月某日學生今天晚上讀了《xxxx》?!庇辛思议L的監(jiān)督,每個學生都會完成閱讀作業(yè)。
二、寓教于法,使學生會讀書
(一)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根據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中年級學生摘錄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二)指導學生用方法讀書
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xù)讀;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閱讀能力以后,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
(三)指導學生進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練習
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或為文章寫后記,不但訓練了學生閱讀能力,還進行創(chuàng)造想象力的訓練。
三、寓教于活動,使學生讀好書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
首先,我班堅持每日5 - 10分鐘的聽說訓練,時間可安排在早自習或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課余時間閱讀中攝取的語言材料,讓大家或說一新聞,或曉一趣事,或背一古詩,或得一好詞佳句,或明一道理,變枯燥的讀寫為有趣的樂事,學生興趣盎然,視野開闊,語感增強,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源頭活水,逐步達到厚積薄發(fā),說話妙語連珠,寫文章意到筆隨。
其次,為了使學生的讀書熱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節(jié)日定期舉辦故事會、古詩朗誦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等讀書交流活動。教師也可進行快速閱讀比賽、讀書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會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為了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會讀書,從而達到讀好書的習慣,我們的語文教學不應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的封閉教學,必須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必須擴大學生閱讀,這才是提高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