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紅
摘 要: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是傳授人文知識的重要學科。教學語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語言,對于學生的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主要從教學語言特點這一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具體案例,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做了比較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探析
一、前言
小學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其教學質(zhì)量水平的高低,無論是對于整個教育的發(fā)展,還是學生個體的發(fā)展,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鍛煉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升人文素養(yǎng)。教學語言是銜接教學開展以及傳授知識和啟發(fā)學生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特別是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進行的。由此可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恰當?shù)慕虒W語言方式對于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選擇之前,要充分了解教學語言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探析
小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還沒有定型,心智等也還不夠成熟,教師的行為和語言等都會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因此,深入探討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顯得尤為必要。本文主要將其特點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規(guī)范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教給學生識字認字,培養(yǎng)學生理解并且自如運用語言表達自身情感的能力。近些年來國家語委一直倡導要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最首要的特點就是具有規(guī)范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是一個近于神圣的人物,對老師的感情處于崇拜和迷戀的階段,無時無刻不關注著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是暗中模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普通話的水平,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學好字詞的讀音及流利地運用和掌握標準普通話樹立典范,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標準的發(fā)音。
2.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生動性
小學語文教材,都是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習慣來編排的。在教材中涉及很多富有童真趣味和天真爛漫思想感情的篇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特點,盡可能多地運用生動形象且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展開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點變得生動有趣,便于學生理解接受,而且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改變單調(diào)枯燥的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授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形象的情境,用生動的語言給學生營造某種與教學內(nèi)容相符合的意境,拉近學生與知識點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如,在學習朱自清《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春姑娘悄悄地來了,小草探出了身子,樹木穿上碧綠的衣裳,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同學們,一提到春天,你們會想到什么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朱自清老先生一起去春游吧?!边@樣生動的語言,貼近小學生的思維習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引發(fā)小學生的想象,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在講解字詞意思時,如果僅僅只是對其科學的解釋進行直觀講解的話,難以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抽象的解釋。而如果教師換用一種生動的語言講解,則可能會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解“幽靜”這個詞的意思時,與其讓學生死記硬背“安靜優(yōu)雅”這一義項,不如為其解釋創(chuàng)設一種意境,如“在皎潔的月光下,在無人行走的河邊,有一座小木屋,空氣中傳來一陣悠揚的琴聲,這樣的環(huán)境可謂是幽靜了”,借助這一意境,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能夠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能體會詞語的意思。
3.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可接納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會有諸如“我平時都講過了,可學生考試都不會”的感慨和“只怕春風不化雨”的擔憂,其實這就是老師的講解學生并沒有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和現(xiàn)實生活相結(jié)合,從學生熟悉的角度展開教學,盡量使用學生較能理解接受的方式和語言進行講解,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在講授《瀑布》時,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入新課,如“同學們,我們平時見到小河都是怎么流淌的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外一種流淌方式的水流,那就是瀑布?!边@樣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閱歷,便于學生理解接受,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三、結(jié)語
小學語文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修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教學語言選擇得恰當與否,對于教學有效性的增強有很大影響。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多參考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的特色,抓住教學語言的特點,從而選擇恰當合理的教學語言,促進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寧麗榮.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學周刊,2014.
[2]楊春.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考試周刊,2014.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