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衛(wèi)榮
摘 要:文攻武備是在世紀之交針對日趨猖獗的臺獨行徑和日益復雜的臺海局勢提出的軍事斗爭準備總方略。新形勢下必須全面理解該方略所蘊含的深刻內(nèi)涵及內(nèi)在關系;必須深刻認識該方略在解決海洋主權爭端問題上的現(xiàn)實緊迫性及其指導意義;必須注重開展這一方略在解決海洋主權爭端問題上的運用研究。
關鍵詞:海洋爭端;文攻武備;合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D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1-0046-03
“文攻武備”是江澤民同志在世紀之交,針對日趨猖獗的臺獨行徑和日益復雜的臺海局勢提出的軍事斗爭準備的總方略。該方略在反“臺獨”軍事斗爭準備中所起的作用,已被實踐證明、為大家認識,但對該方略在解決形勢日趨嚴峻的東海、南海部分島礁及海洋主權爭端問題上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有限度地、合理地運用,則還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將這一問題在理論上真正弄清、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有所準備,不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還是非常緊迫的。
一、必須全面理解文攻武備方略所蘊含的深刻內(nèi)涵及內(nèi)在關系
1.江澤民同志文攻武備總方略是對毛澤東、鄧小平關于解決臺灣問題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一九五九年,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中國一定要解放臺灣,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用和平的方法,一個是用戰(zhàn)爭的方法?!盵1]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提出用“一國兩制”的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同時強調(diào)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就是兩手,兩種方式都不能排除。用右手爭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點,實在不行,還得用左手,即軍事手段?!盵2]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要繼續(xù)貫徹毛主席、小平同志的戰(zhàn)略思想。要把按照‘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解決臺灣問題作為努力目標,把文攻武備作為反‘臺獨斗爭的總方略?!盵3]它的基本含義是指,從總體上說,解決臺灣問題既要有文的一手、和平方式,又要有武的一手、軍事手段。兩手準備,并且兩手都要硬,這樣才能牢牢掌握解決臺灣問題的主動權。
2.提出文攻與武備兩手運用是由主客觀原因決定的
用文的一手解決臺灣問題,因為具有寬泛的途徑和廣闊的前景,所以是我們的首選,我們的基本方針仍然是“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只要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前提,什么問題都可以談。只要臺海局勢還能控制在“一個中國”的大框架內(nèi),我們就不會放棄用和平方式、文的一手解決問題所做的努力。因為如能實現(xiàn)和平解決,乃國家之大幸、民族之大幸。用武的一手解決臺灣問題,那就是直接的軍事手段的運用,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因為武力解決總是要付出代價的,而這個代價的付出必定會給整個國家、民族和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是,如果用和平方式無法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目的,那就別無選擇地只能使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
3.文攻與武備兩手相輔相成、作用相得益彰
方略是方法、策略的簡稱,是原則、方針的具體運用,總方略是總原則、總方針的具體化。文攻與武備缺一不可。文攻是以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法律等手段的有機結合與綜合運用來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目的的一種方法。武備是軍事手段的部分內(nèi)容、前期準備,它并不直接等同于付諸武力或用武力解決問題本身,但又蘊含著用武力解決問題與最終必須解決問題的成分。二者既是相互區(qū)別、相互否定的戰(zhàn)略手段,但同時又是相互依賴、相互滲透,互為前提、互為目的,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客觀地說,單一的手段方法很難解決問題。即使在經(jīng)濟總量躋身世界第二的情況下,完全靠文攻這一手段能否奏效還是個未知數(shù),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nèi)功效不會明顯。因此,如果我們沒有軍事斗爭準備這一手,臺獨勢力就沒有顧忌,分裂鬧劇就會愈演愈烈,和平統(tǒng)一就沒有可能。反之,軍事斗爭準備做得越充分,贏得戰(zhàn)爭越有把握,則和平統(tǒng)一就越有希望。所以,充分的武備是為有效地文攻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提供更加堅強的后盾,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的條件,目的是協(xié)助文攻完成實現(xiàn)兩岸統(tǒng)一的目標。武備不是擺設,它還有自己更直接的目標,那就是一旦文攻失效,它可以并一定能夠承擔起完成祖國統(tǒng)一的使命任務,確保戰(zhàn)之必勝。文攻武備方略的實質(zhì)還在于戰(zhàn)略威懾,“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此乃用兵之上策,“善之善者”。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實施軍事打擊應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到萬不得已、非打不可,我們也不會輕易開戰(zhàn)。從近些年來兩岸關系發(fā)生的一系列積極變化證明,文攻武備方略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沒。
二、必須深刻認識文攻武備方略在解決海洋主權爭端問題上的現(xiàn)實緊迫性及其指導意義
東海、南海部分島礁及海洋主權爭端問題與臺灣問題一樣,也是事關國家主權、統(tǒng)一、安全的重大問題,屬于國家核心利益范疇,有跡象表明它已經(jīng)具有演化為主要矛盾與主要斗爭方向的趨勢。文攻武備方略同樣適用于海洋主權爭端問題的解決。表面看來,這一提法似乎與“力避兩線作戰(zhàn)、力避不利條件下作戰(zhàn)”的原則要求不盡一致,其實,深入剖析臺灣問題與海洋主權爭端問題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以及近些年來的東海、南海局勢走向,不難從問題邏輯地推繹出結論。
1.解決臺灣問題本身就內(nèi)涵了解決東海、南海主權問題
解決臺灣問題不能不與解決東海、南海問題聯(lián)系起來。因為東海釣魚島從行政隸屬關系上說歸臺灣宜蘭縣管轄。在南海,臺灣目前還駐守著整個東沙群島和南沙太平島,并在那里代表中國行使著事實上的國家主權。設想一下,倘若臺灣獨立,我們失去的將不僅僅是一個臺灣島及其周圍島礁、海域數(shù)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與海洋面積,而且還將隨之丟失整個東沙群島、南沙中最大的島礁以及國際法明文規(guī)定的大片海域、海洋資源,其總面積又相當于多少個大陸省或多大一片領海?
而另外更加令人擔憂的是,臺灣分裂勢力為謀求周邊海洋主權問題聲索國對其臺獨行為的支持,不惜放棄對釣魚島、東沙群島和南沙太平島的主權。1999年10月,臺灣國防部宣布自東沙與南沙島撤軍。由于民眾的壓力,臺灣國防部在隨后幾天不得不改口稱,這種軍事行動是“換防”而非“撤軍”;2003年民進黨當局廢止了1993年的“南海政策綱領”,放棄“國民黨向來主張的歷史U形線”;在日前舉行的“美國重返亞洲與亞太區(qū)域安全”國際研討會上,曾任“國安會副秘書長”的張旭成宣稱,如果民進黨2016年上臺,就有放棄南海的可能。民進黨高官柯承亨也表示,民進黨正在思考放棄南海諸島的主張。這種為避免自己同鄰近國家發(fā)生軍事沖突,不惜把國家主權象征的軍隊從已經(jīng)取得主權的島嶼和海域撤走、以換取地區(qū)獨立的考量與動向,值得我們關注;民進黨為一己私利“以土地換支持”、“以主權換獨立”的預謀與行徑,更是值得我們警惕。它無疑是給南海主權問題聲索國向我提出非法要求增添了口實,增加了和平解決問題的難度。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手段予以制止,包括給予堅決的軍事打擊??梢?,針對解決臺灣問題提出的文攻武備方略內(nèi)含了關于東海、南海問題的解決,并非是主觀臆斷和推測。
2.海洋主權爭端問題國際化趨勢迫使我們必須加速推進文攻武備方略的實施步伐
近些年來,東海、南海主權問題聲索國紛紛加大軍費投入,快速推進軍隊現(xiàn)代化進程,以期武力維護其既得利益與拓展新的利益。其侵犯我海洋主權的手法歸結起來大致如下:一是各國單獨悄悄行動,利用我目前專注經(jīng)濟發(fā)展和臺灣問題尚無暇顧及海洋問題的可乘之機,搞先下手為強,不斷蠶食我領土、領海,占一個是一個,占一個帶一片,占一個開發(fā)一個,以造成擁有主權的既成事實,給日后解決問題增加籌碼;二是積極擴展地區(qū)軍事同盟,在所謂共同利益驅使下,周邊諸國熱衷發(fā)展相互關系,積極擴大東盟組織陣營,加快建立地區(qū)安全合作機制,特別是加強相互間的軍事交往與合作,謀求建立起新的軍事同盟,企圖用強大的整體實力與我抗衡;三是軍事上采取先發(fā)制人的手段,通過小規(guī)模、低強度的武裝挑釁行為,展示立場,以贏得國際國內(nèi)民眾的支持;四是推行“留美抑華”戰(zhàn)略,主動尋找大國保護,試圖將區(qū)域問題國際化、多邊化、復雜化。他們利用各種機會與借口,通過發(fā)展軍事和軍貿(mào)關系,竭力拉攏美國等介入爭端,甚至要求聯(lián)合國關注南沙問題,將南沙問題提交國際海洋法法庭處理。
與此同時,大國力量也開始順水推舟乘機介入相關海域。美國政府一改“不介入”、“不選邊站”立場,輪番表態(tài)美日安保條約“適用釣魚島”,默許和慫恿日本政府修改憲法第九條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聲稱美國在南海富有重大戰(zhàn)略利益,要在南海爭端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美國糾集亞太國家在周邊海域頻繁舉行聯(lián)合軍事演習。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也緊隨美國,以所謂“確保海上航行自由”、“反對使用武力”為借口涉足南沙事務。正在積極擴軍備戰(zhàn)的印度也欲將觸角伸向南海地區(qū),以實現(xiàn)其新海軍戰(zhàn)略構想。
正是由于地區(qū)與大國利益的相互糾合,從而使南海地區(qū)日趨成為亞洲的巴爾干式“火藥桶”。而反觀我們目前所作的思想準備、軍事準備,輕敵與不足顯而易見;我們業(yè)已采取的解決問題的手段與實際效果,乏力與無奈也不言而喻。正因為此,高度重視文攻武備方略在海洋主權爭端問題上的重大意義與合理運用,就顯得尤其必要與緊迫。
3.要充分認識文攻武備方略在海洋主權爭端問題上合理運用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只有徹底消除了威脅國家統(tǒng)一和安全的因素,國家的發(fā)展才有長遠的根本保證。解決東海、南海問題與臺灣問題,既有共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比如,都要考慮大國介入問題。但是,解決東海、南海問題的難度更大,因為它不僅涉及與臺灣的關系,而且涉及與相關海域周邊幾個國家的關系。從根本上講,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nèi)政,解決本國的內(nèi)部事務所涉及的關系要稍許簡單一些,用武力解決問題可能帶來的國際影響也會小些。臺灣回歸了,對東沙群島、南沙太平島的主權之憂也就徹底化解了。而東海、南海問題的最終解決則有賴于各聲索國之間關系的調(diào)整方式和效果。解決南海問題的特殊性,特別是我國與東盟各國之間歷史上形成的睦鄰友好的特殊關系,決定了在具體運用文攻武備方略方式、力度上的特殊性,這是提出“有限、合理運用”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對整個問題而言,戰(zhàn)略指導思想的確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文攻武備方略指導解決海洋主權爭端問題,一方面表征著我軍對這一方略戰(zhàn)略地位與作用在認識水平上的提升,有利于我們將軍事斗爭準備的視野從臺灣本土擴展到它的相關領域,從圍繞解決單純的臺灣問題拓展到解決錯綜復雜的東海、南海問題以及更廣泛領域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表征著我國在解決東海、南海問題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方式手段上的飛躍。以這一方略作指導,有助于提高全軍官兵的神圣使命感、時代緊迫感與歷史責任感,努力完成我軍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著力構造適應信息化戰(zhàn)爭要求的現(xiàn)代作戰(zhàn)體系,用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搞好我軍以現(xiàn)代化建設為中心的全面建設,大力推進國家的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
三、必須注重開展文攻武備方略在解決海洋主權爭端問題上的運用研究
文攻武備方略在解決海洋主權爭端問題上的合理運用、實施方法、途徑手段等具有綜合性。在目前形勢下,對這一方略開展全方位的研究,尋求解決海洋主權爭端問題上的具體、有效方法,特別是軍事手段的恰當運用,應該說已是十分現(xiàn)實而迫切的問題。
1.以和平方式解決海洋主權爭端問題歷來是我們的基本政策和主張
與解決臺灣統(tǒng)一問題一樣,以政治手段、和平方式解決海洋主權爭端問題,歷來是我們的基本政策和主張,因為這是對問題聲索國各方都有利的問題解決方法,它會給雙方帶來“雙贏”的結果。所以,用政治手段、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將是貫穿解決問題過程始終、永不言棄的一個途徑。即使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付諸武力,期間我們也不會停止以政治手段解決問題所做的努力,不會關閉和平談判的大門。況且,即使訴諸武力,問題的最終解決也還得依賴于政治手段。
政治是經(jīng)濟的集中體現(xiàn),產(chǎn)生海洋主權爭端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還在于各自經(jīng)濟利益的驅使。因為現(xiàn)已探明,東海、南海除了充裕的海洋漁業(yè)資源外,還蘊藏著豐富的海底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這一誘人前景,對于任何國家都不可能不成為覷覦的對象和關注的焦點?!堵?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頒布與實施,日本及南海周邊各國都程度不同地產(chǎn)生了錯覺,認為找到了侵占我海洋權益的合法的國際法借口。事實上,越南這些年就憑著對南海石油資源的掠奪性開采,實現(xiàn)了從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國向能源出口大國的轉變,其他國家也從中漁利,受益匪淺?,F(xiàn)實告誡我們,盡管我們一貫倡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建議,但更不能忽視“主權屬我”這一原則立場和前提。在這一前提下的“共同開發(fā)”,那就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在華經(jīng)營的“外商獨資”企業(yè)一樣,國家可以而且必須通過稅收政策來防止國有資產(chǎn)流失和國家利益損失。在我國企業(yè)現(xiàn)有條件尚不充分的情況下,引進外資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歐盟、東盟等國家企業(yè)投資,合作開發(fā)海洋資源,應該是個明智而有效的選擇。
外交方面的努力任重而道遠。應該說最初提出的“主權擱置,共同開發(fā)”建議是有瑕疵的,后來逐步調(diào)整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原則立場以及明確“主權屬我”的前提,完成了認識上的質(zhì)的飛躍,但這一過程本身就容易授人以柄。
文化方面的交流與溝通前景廣闊,意義非凡。因為東盟各國與我們有著割舍不斷的血脈親情、華商文化,有日趨密切的經(jīng)貿(mào)合作關系。對于東盟國家來講,中國是可靠的合作伙伴,睦鄰、互信、合作的前景十分光明。對日本而言,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多元的現(xiàn)代文化及廣闊的文化市場同樣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2.加快軍事斗爭準備步伐大有可為、任務繁重
實施軍事打擊乃是迫不得已而為之舉,這不僅是出于戰(zhàn)爭結果的考慮,而且還是因為戰(zhàn)爭發(fā)起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準備過程,并非一蹴而就。然而,對任何一場戰(zhàn)爭而言,要完成百分之百的準備幾乎是不可能的,對手也不會坐以待斃,期待軍事準備完全充分后再宣戰(zhàn),那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偨Y近些年來動蕩不安的周邊海域局勢,有幾方面需要予以高度重視:一是必須借反臺獨軍事斗爭準備之際,加緊、加快東海、南海軍事斗爭準備的步伐,真正實現(xiàn)主要戰(zhàn)略方向與其他戰(zhàn)略方向的兼顧,以防戰(zhàn)略方向可能隨時發(fā)生的急劇變化;二是適度擴充海軍特別是東海、南海艦隊軍力,加速推進海洋島礁勘測、界碑設立、行政管轄、軍隊布防等工作進程,依法宣示主權;三是保持東海、南海特別是西沙、南沙海域軍事實力的存在,包括加強常態(tài)海防巡邏、舉行適度規(guī)模軍演、劃出一定區(qū)域進行新型武器裝備試驗等,以形成事實上的威懾力量;四是針對某些國家對我實施的軍事挑釁行為予以及時、有效、堅決地反擊,以表明我國在維護國家海洋主權問題上的嚴正立場,展示我軍應對外敵挑戰(zhàn)的軍事能力,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維護國家根本利益??梢灶A料,我們對東海、南海入侵之敵的反擊一定會觸動某些大國的神經(jīng),導致程度不同的介入,也可能促成利益聲索國間結成軍事同盟,但是,只要我們確定打擊對象、抓住反擊緣由、處好大國關系、利用有利戰(zhàn)機、控制戰(zhàn)爭進程、把握打擊分寸,這種問題局面還是可以應付、掌控或避免的。否則,一味地忍耐與退讓、無休止地抗議與爭論,只會導致它們更加得寸進尺、變本加厲,最終和平解決問題的希望會更加渺茫,損失的將是更多的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3.在更高起點上加速推動文攻武備方略實施進程
近些年來,我們在涉及國家利益特別是海洋主權問題上已經(jīng)做出了明確反應、表明了鮮明態(tài)度,如劃出東海防空識別區(qū),成立三沙市,建成981深海鉆井平臺,加快基礎建設步伐,軍地聯(lián)防、軍民融合式海上維權行動得到拓展,聯(lián)合軍演不僅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貼近實戰(zhàn),這是文攻武備方略在海洋主權爭端問題上的具體運用。在此基礎上我們應該加強宏觀籌劃,做實準備工作,外聯(lián)內(nèi)練,文武并重,適時展示我軍實力,亮明底線,讓對手知曉底線,知曉突破底線的后果,形成戰(zhàn)略威脅。
可以肯定,在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統(tǒng)領下,全軍官兵一定能忠實履行使命,把軍事斗爭準備抓得緊而又緊、實而更實,確保部隊招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關于臺灣問題[C]//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380.
[2]鄧小平年譜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255.
[3]江澤民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