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慧
摘要:從準確制定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準確描述目標、選擇適合閱讀的文本等幾方面,闡述了提高低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低年級 閱讀教學 有效性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因此,大部分低學段的教師都在識字教學上做了很多研究,也積累了許多好的識字方法。比如,文中識字,句中識字,詞中識字,同時也形成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基本流程,這樣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了識字教學的扎實有效。但是,隨著識字教學主要地位的確立,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又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重視了識字,卻弱化了閱讀,致使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為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地與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接軌,我們認為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同樣要關注。這樣,才可以使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更有實效。
一、準確制定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年段目標
就目前的閱讀教學現(xiàn)狀而言,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的課基本上是一個模式,很難分清年段,都是粗略地教一教字詞、讀一讀課文后,就是跟著課文的思想內容跑,翻來覆去地問“你讀懂了什么”“你悟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往往一篇課文教完了,低年段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連課文都沒有讀正確、讀流利,更不要說有感情地朗讀了。而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語文教師不能正確把握各年段的閱讀教學目標,或越位,或缺位,造成閱讀教學的盲點。更有甚者,教學時跟著課文內容跑,跑著跑著必然就把既定的教學目標跑丟了。因此,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改變低年段閱讀教學高耗低效的有效策略。
要想體現(xiàn)了低學段閱讀教學的特點,準確制定教學目標,要突出這樣的幾點:
1.要心中有課標,有學生。
2.明確——不模糊、不泛泛、有重點。
3.恰當——不拔高、不降低、突出年段的特點。
4.在目標的制定中體現(xiàn)三點:語言訓練點,方法習得點,能力培養(yǎng)點。例如,《兩只鳥蛋》一課,可以制定這樣的教學目標:
(1)通過課前預習、課上交流、教師指導等方式,能夠準確認讀“蛋、取”等12個生字和相關的詞語,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焦急不安”的意思并能用“焦急不安”來說話。
(2)通過聽老師范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的練讀能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朗讀詩歌的興趣。
(3)在熟讀的基礎上試著背誦,從而積累語言。
(4)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讀懂人物的情感變化,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從以上幾上目標來看,每個目標都體現(xiàn)的課標中對低年段的要求,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做到了心中有課標,有學生,同時每個目標都很明確,一點也不模糊。要恰當,沒有拔高、也沒有降低對學生的要求、突出了年段的特點,同時體現(xiàn)的語言的訓練點(用“焦急不安”來說話),方法的習得點(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及能力的訓練點(說話的能力,讀的能力)
二、如何準確描述目標
知道了怎么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還要能準確描述目標。比如,有的教師這樣描述《柳樹醒了》一課的教學目標的:
1.通過指導,能讓學生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感悟春天的美,能發(fā)現(xiàn)春天里事物的變化。
3.通過朗讀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展開想象,自己的眼光發(fā)現(xiàn)春天里事物的變化。
很顯然,這樣描述目標不夠合適。一是我們覺得要明確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笆埂薄白尅钡染涫骄皖嵉沽酥黧w位置,宜表述為“在教師指導下”“借助文本中的注音”等,表明學生是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達到目標的。二是教學目標的行為動詞是適度的,可區(qū)分水平層次,而不是模棱兩可的。
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在把握閱讀教學總目標的前提下,準確界定年段教學目標的水平層級,進而根據(jù)不同的課文,設定具體而集中的教學目標,用恰當?shù)恼Z句加以表述。
三、從文本中研制出適宜的低年段閱讀教學內容
準確制定目標,恰當描述目標,我們就要思考,低段又選擇那些教學內容來有效落實這些教學目標呢?
閱讀教學中核心內容的選擇,其實就是對文本教學價值的挖掘,對具體的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明確小學語文低年段閱讀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們首先要區(qū)別兩個概念:語文教材內容、語文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內容是語文教材為了有效地反映、傳遞課程內容諸要素而組織的文字與非文字材料及所傳遞的信息;語文教學內容,則是從教的方面說,指教師在教的實踐中呈現(xiàn)的種種材料及所傳遞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學中對現(xiàn)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重構”——處理、加工、改編乃至增刪、更換。
閱讀教學的篇目,都是以“選文”的形式出現(xiàn)的?!斑x文”作為學習課程內容的途徑,給我們教師帶來的復雜性就是要學會擇取?!斑x文”中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的知識點,但有些知識點并不是在低年級就要求學會的(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很多知識點只需要接觸,停留在了解的層面即可),有些知識點可能在以前的篇目中已經出現(xiàn)過了。而教材中的課文,用的其實也并不是整篇的“文”,多數(shù)情況下,派用場的只是某一側面的某一點或某幾點。但是,這些知識點是附著在整篇課文中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準確地確定一篇文本中什么是核心的教學內容,什么是次要的。選文教學內容的確立,不像低年級識字教學篇目這樣的清晰和直白。這要求我們教師要有統(tǒng)觀教材的能力,要對照年段教學目標,有選擇性地確定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如,《荷葉圓圓》一課,這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課文的語言特色,即文本的核心教學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1)動詞的準確運用,使文章顯得十分生動。(2)幾個固定的句式的運用,使語句更加完整流暢,表達意思更加清晰明白。
根據(jù)年段目標及課文所蘊含的知識點,我們確定了如下四個教學內容板塊:
板塊一:認讀積累。認讀并識記文中的12個生字和生字相關的詞語,特點是ABB式詞語。
板塊二:讀文理解,體會動詞用得恰當、合適、生動。
板塊三:朗讀想像。借助詩中小動物的行為動作,想像情景,體會小動物快樂的心情,體會夏天的情趣,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板塊四:拓展練習說話。模仿課文中的句式說話。
當然,這篇課文中還有很多的內容是可以講授的,很多方面能力是可以訓練的。比如,學習散文詩的寫法。但這不符合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的要求,當然就不是這篇課文的核心價值所在,有些知識點、技能不一定非要在這篇課文中來學習。
研制合宜的教學內容,必須要對文本作深度解讀,以提煉具有核心教學價值的語文知識,進而調制出適宜的教學內容;必須要將文本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生成具有多重功能的教學內容板塊,以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而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切合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什么樣的年齡讀什么樣的書”。
當然,我們的一切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只要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就是最好的教學,這也是我們教師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