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紹貴
摘要:課堂應該是一種充滿動態(tài)的課堂,我們教師不能夠一味的死板更加不能夠進行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要想真正的做到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和有所進步,那么,這就需要我們能通過回答問題的形式或者是習題的練習等等方法來切實的捕捉到學生所反饋信息,分析出他們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然后再對其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活動。結合初三數學課堂實踐對捕捉到信息的反饋,對如何提高課堂效率進行如下的分析。
關鍵詞:反饋信息 數學課堂 實踐 教學方式
對于初三階段的同學而言,他們除了學習新的知識還需要進行綜合方面的復習工作,但是同學們由于知識背景的不同和認知能力差別性,學習的進度并不是一致的,所以我們一定不能沿襲傳統(tǒng)教學中一刀切的授課方式。我們要能過做到的是:及時捕捉到學生反饋的信息,掌握同學們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層次,切實的跟進學生的不同進度,這樣我們才能夠實現對癥下藥,幫助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得到進步和提升。其實,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多邊互動分析和討論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作業(yè)的表現來掌握他們對某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而將同學們劃分成不同的認知層次,開展有針對性地教學與指導。鑒于此,我們下面就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我們如何才能夠很好的捕捉并利用信息反饋資源,不斷的提高初三數學課堂認知速率。
一、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指導學生敢于反饋
這樣的問題是層層拔高的,一般來說對應的學生的三個層次,也是在引導學生的信息反饋。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同學們先自行解決,然后根據他們的練習成果統(tǒng)計反饋信息:第一,有為數不多的同學(30%左右)沒能打開思路,沒能找到第一問的突破口;第二,有40%的同學能完成到第二問;第三,其余20%的同學能有效解決第三問。實際練習是最直接的反饋,此例可以認識到:對于層次一的同學基礎知識薄弱,不能根據其中的已知條件,建立數學關系。對于層次二的學生對二次函數區(qū)間與最值掌握不熟練……
這樣的掌握和分析反饋信息就能給知識指導埋下伏筆,千萬不要因為許多同學沒有完成就暴跳如雷,如此不但不能有效指導教學,更會破壞學生積極反饋的課堂氛圍,最值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二、針對反饋信息,指導實踐操作
收集學生反饋信息就是為了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更多知識。所以,我們在掌握學生反饋后,要及時加以分析,可以根據信息將同學們劃分成幾個認知層次,這樣便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針對上例,我們根據上面分析的反饋信息,可以針對層次①的學生進行幾何輔助線證明題的練習,幫他們建立和健全幾何知識,掌握幾何輔助線的技巧。具體到這個題,第一問是求BF關于CE的函數解析式,那么我們就要找這兩條線段之間的數量關系,在它們沒有直接關系的情況下,我們發(fā)現通過他們的斜邊可以建立間接關系,這就會發(fā)現連接DF的話就會出現直角三角形DEF,這樣就會有DF2=EF2+DE2,而EF2=BF2+BE2,DE2=CE2+DC2,然后帶入就能得到:(m-y)2+82=x2+m2+(8-x)2+y2,得出函數為:y=-1mx2+8mx。這樣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的指導,便于讓同學們細化掌握知識和分析方法,在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對此類問題的模型,以后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就能迎刃而解;針對第②層次的學生,指導的重點是二次函數區(qū)間內最值的分析技巧,根據二次函數的性質,我們發(fā)現上面得出的函數二次冪常數項小于0開口肯定朝下,所以當x=-b2a,即x=4時,存在最大值。這一問不難,但是需要學生捋順思路,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實際上數學教學的過程時刻都存在收集信息反饋,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的過程。無數的反饋與實踐指導才能構成基本的課堂互動,完成知識的生成和能力的遷移。除了針對性地指導以外,我們還要針對學生反饋調整我們的教學方式。
三、結合反饋信息,整合教學方式
只有讓我們的教學符合了同學們的認知和發(fā)展規(guī)律,就能有效促進同學們的學習。數學知識面比較廣,任何教學方式都不是萬能的,這就需要我們及時跟進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保證適時互動,及時誘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實踐和運用。
1.依據反饋,調節(jié)進度
課堂教學是有計劃、有針對的行為,要能及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控制進度和側重點。具體到初三來說,后半學期主要以復習為主,更需要我們及時把握學生的反饋信息,掌握他們對整合初中數學知道環(huán)節(jié)的理解程度,這樣我們才能準確把握學習進度:大家理解都比較明白的地方可以適當快一些,感覺理解遲鈍的地方可以多留思考的空間,仔細剖析和啟發(fā)。
2.分析反饋,調節(jié)側重
初三數學基本的知識點學生都把握得比較好,主要途徑就是通過訓練來進行信息反饋。不同的知識點,同學們把握的程度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在練習過程中及時跟進學生的信息反饋調節(jié)教學內容的側重。若發(fā)現作業(yè)或練習完成得良好,我們就可以適當拓寬課堂教學內容,或者增加一點課外練習的難度;若作業(yè)或練習完成得不太好,那么我們就要有針對性的將這部分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再鞏固一下,布置作業(yè)也要有側重點,從而與這部分學生的水平相適應。
總地來說,初三階段是回顧知識,完成能力遷移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能及時跟進學生的課堂信息反饋掌握他們對每個知識點的認知程度,這樣才能有效彌補教學盲點,給學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導和啟發(fā)。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整合教學內容,讓知識以契合學生認知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充分反饋信息,積極配合指導,生成良性課堂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羅傳江.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J].現代閱讀,2011,(23).
[2]韋政.共享反饋資源,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