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英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提高小學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非常有必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營造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情境、指導學生進行有個性的朗讀和背誦等,都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語感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闭Z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地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近年來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關注特別多,因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談談自己淺顯的見解。
一、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和背誦是關鍵
沒有歌聲的地方是寂寞,沒有書聲的地方是沙漠。學生到學校是來讀書的,然而,我們的課堂上讓學生讀了多少書呢?原來的教室里瑯瑯人聲的情形越來越少見,讀書讀得搖頭晃腦拿腔拿調的人越來越稀有。讀,越來越成了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令人期盼的內容。教室喋喋不休的講與學生支離破碎的讀成了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即使象征性的要學生讀,教師也不讓學生有一個寧靜的讀書片刻,在一旁發(fā)出諸如要怎么讀,要結合什么讀的干擾聲音。最終結果是學生讀的感覺與讀的結果都不作數,無論有沒有讀完,都得停下來聽老師下的結論。長此以往,學生就沒有了自己閱讀的自信。
讓學生讀文本,是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震蕩與共鳴,心靈得到熏陶與凈化。通過我們的閱讀教學,讓學生真正能夠讀書明理;讀書怡情;讀書長志;打上厚厚的濃郁的名族文化與現代意識的堅實底色。我們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來強化什么個性化閱讀和有特意的閱讀,這是我們一個追求的高層次境界。這一切,都賴于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閱讀全過程的充分尊重和指導。
我個人讓為,對于現在的小學生,老師應該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二、創(chuàng)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天地
教師要千方百計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課外,引向一個更寬廣的空間,加大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讀有益的書和各種報刊雜志,鼓勵學生在網上閱讀,讓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有時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學習語文,增長才干,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后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匯報,各小組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fā)了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
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把課外閱讀的計劃訂好。在做課外閱讀計劃時,要把它和整個教學計劃統一起來考慮。閱讀的目的、內容、日程和方法等,都應該從各年級讀寫的要求出發(fā),與講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一件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力,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聯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感覺所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
值得一提的是,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豐富的、敏銳的感受能力。語感雖然和心理學、語言學、文學乃至于哲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首先提出語感概念的卻是語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這說明語感這個概念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和語文教學有著不解之緣。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語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直至寫入目前的語文課程標準。
語感是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種心理功能協同活動的結果。記憶、表象、想象、聯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語感的生成有著密切的關系。另外語感在聽、讀時會表現出理解的功能;在說、寫時會表現出遣詞造句的功能。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感能力,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就會從膚淺、狹窄、遲鈍、走向深刻、全面、靈敏和迅速。因此,無論是從語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還是從語感的功能上看,培養(yǎng)語感,對學生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形成,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語文的學習是長期的,貫穿一生的,學之有道,則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閱讀,正確地閱讀,能有效地促進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也就是說,閱讀讓語文學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帶著學生在書海里暢游吧!
參考文獻:
[1]李躍生.實踐新課程,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教學隨筆,2015,(2):110.
[2]蔣文群.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的探索與思考[J].四川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