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玲
【摘要】人的行為動機的強弱取決于激勵,如果得到充足的激勵,一個人的潛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在小學語文中運用激勵教育模式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激勵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tài)。本文從激勵教育的內(nèi)涵以及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等三個方面對論題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激勵教育 小學語文 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041-01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通常為灌輸式的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積極的互動交流,導致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而如果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激勵,則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增進師生的課堂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激勵教育的內(nèi)涵
激勵教學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jù)實際教學的情況采取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激勵教育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本,堅持學生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主體的地位,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1]。激勵教育不但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態(tài)度,同時能夠使每一位學生都全身心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二、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激勵教育顯著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教育模式改善了學生消極參與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同時幫助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激勵教育模式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現(xiàn)狀來確定學習目標并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保持濃厚的興趣。此外,通過激勵教育模式,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得以拉近,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加頻繁,有助于師生之間相互討論學習,促進學生的進步。
2.激勵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情感。教育心理學家認為[2]:在認知活動中,情感起著啟發(fā)的作用,是發(fā)展和維持的重要動力,更是形成心理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大多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熟練程度,但是不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而激勵教育模式則顯著改善了這一不足,它更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語文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具備情感動力,從而幫助了學生掌握知識、提高綜合能力。
3.激勵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習過程中,想象力與知識同等注重,激勵教育模式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教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講述教材中的人物和事件,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足夠的想象空間。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課文《雨點兒》時,教師在生動形象的講述完教材之后問學生雨點兒是怎么形成的,有一位學生回答說:“因為云彩感冒了,所以打了個噴嚏,然后雨點兒就形成了。”教師原本是想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但是聽到這位學生的回答之后并沒有否定他的答案,而是給予了肯定和鼓勵,同時讓其他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繼續(xù)回答這個問題,其余的學生在受到第一位學生的啟發(fā)后,回答出了“太陽公公和云彩吵架了,云彩就傷心的哭了”等類似的答案。教師的肯定和激勵不但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和熱愛,同時大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
4.激勵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幫助學生培養(yǎng)信心,是學生取得發(fā)展的最基本前提,而激勵教育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信心,尤其是對于缺乏自信的學生來說,對其給予足夠的關愛和鼓勵,能夠顯著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3]。例如:某班級有一位女學生,學習非常努力,但是很少在課堂中主動回答問題,成績一直不是非常理想,因此經(jīng)常被教師忽視。有一次當語文教師讓這位學生朗讀課文時,她感到很意外,然后磕磕巴巴的讀完了課文,教師沒有否定她,而是鼓勵她說:“你的聲音很好聽,但是讀的不夠通順,如果能夠讀的再穩(wěn)定一下就更好了?!痹谝院蟮慕虒W中,教師經(jīng)常用類似的方法激勵和引導這位學生,使這位學生對自己以及對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了極大的信心,之后讀課文時也一次次的獲得了進步。
5.激勵教育有助于教學和評價的結合。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有一定的了解,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等形式的反饋信息,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對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進行控制和調(diào)整,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普通的教學將終結性評價作為主要的評價方法,但這種方式無法對教學和學習過程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而激勵教育通過積極肯定的評價,對語文課堂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兩個層面的評價,從學生感到學習實際出發(fā),更加注重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過程,強調(diào)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有效的幫助學生了解了自己的學習現(xiàn)狀,對自己的學習成績和潛能有了深層次的認識,有助于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激勵教育的策略
1.樹立良好的激勵理念。教師需要明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得到激勵,因此教師要樹立人人都需要激勵的理念,使每一位學生的心理需要都得到滿足,從而使學生的自我激勵和全面發(fā)展得以實現(xiàn),讓激勵教訓充分的融入到教學活動中的方方面面。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教學環(huán)境、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及設計課堂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明確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明確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夠保證學生有清晰的努力方向,從而使學習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教師在明確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同時,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正確的看待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對每一位學生都給予應有的鼓勵。
4.改變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的教為主,這種模式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容易導致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可以將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yōu)樵诮處煹闹笇伦寣W生進行自學,讓學生充分成為學習中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當輔助者,僅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和鼓勵。[4]
5.成立合作學習小組,互相進行激勵評價。教師在課后布置課余練習活動,例如:將課堂所講述的課文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進行排練,隨后讓學生在課堂中展現(xiàn)自己的排演結果,教師對學生的演出進行鼓勵與建議,并讓每一位組員互相評論其他組員表演中的優(yōu)點以及值得學習之處,評選出最優(yōu)秀的組員來當學習標兵。
激勵能夠激發(fā)人的潛能,調(diào)動人的興趣個積極性,對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學生更是如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激勵教育模式,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加頻繁和諧,大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成績。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注重應用激勵教育的策略,方式不能過于單一,同時要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接受程度。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要給予足夠的關愛和鼓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一步步的建立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和興趣,爭取讓每一位學生共同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郭淑艷.淺析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中國人,2015,18(20):215.
[2]劉相林.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4,12(33):35.
[3]潘富艷.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07(10):94.
[4]郭思樂.走向充滿活力的簡單——論生本教育對教育管理提出的新挑戰(zhàn)[J].中小學管理,2009,(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