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巍巍
【摘要】發(fā)現(xiàn)學生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抽象思維、形象思維能力學生深入把握文本,感悟文本的基礎。語文學科在發(fā)展學生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方面有著獨特的學科優(yōu)勢,教師要加強教學中情感體驗和理性分析的有效結合,注重形象感悟與理性分析、歸納、總結的緊密結合,實現(xiàn)聯(lián)想想象能力培養(yǎng)與邏輯推理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
【關鍵詞】語文教學 ? 抽象思維 ? 形象思維
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是兩種基本思維方式,長期以來,一些人誤認為抽象思維才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人類只有通過抽象思維方式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認識客觀真理。因此,中學語文課比較重視學生抽象思維的訓練,而忽略形象思維的發(fā)展;教學中注重對文章內容作理性的分析、概括,而缺乏對語言情味、意蘊的挖掘,對具體形象的感知,以及對作品情感因素、審美因素的體會。造成了語文教學審美價值和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缺失。因此,語文教學既要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同時也要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促進兩種思維方式的和諧發(fā)展呢?
一、注重情感體驗和理性分析緊密結合
形象思維具有豐富的情感性。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都飽含著作者及人物的豐富情感,具有激動人心、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學生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形象思維,沒有感情的波瀾,缺少作為主體的投入和參與,那么,即使教師作出多么細致、周密的理性分析,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也是枯燥抽象的。而教師如果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入情入境,豐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然后再作理性分析,就會取得非常顯著的教學效果。如教學《孔乙己》這篇小說時,文中有一處描寫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閱讀這段文字,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體會孔乙己在看到別人的“笑”,聽到別人的“話”之后, “排出九文大錢”時是怎樣的心態(tài),揣摩“排出”這一動詞的豐富內涵,并讓學生做出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的動作,來表現(xiàn)孔乙己的心理和神情,讓學生走進孔乙己的內心世界,體驗孔乙己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對“排出”這一動詞使用的妙處作理性的分析:如果換成“拿出”、“摸出”,表達效果好不好?為什么?由于有了對“排出九文大錢”這 一動作的豐富內涵的體驗、感受,學生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化了,認識到“排出”一詞準確寫出了孔乙己拿錢買酒時的得意神情,以及他要在平日取笑他的短衣幫面前擺擺闊氣、聊以自慰的心理,如果換成“拿出”、“摸出”,都不足以表現(xiàn)孔乙己的這種神情及心理。再如學習《皇帝的新裝》,可組織學生先進行表演,然后再對課文作理性分析;學習《我的叔叔于勒》,為了使學生對菲利普夫婦冷酷自私思想性格的理解不是簡單的、概念化的,指導學生反復分角色朗讀人物語言, 充分體會人物的思想性格,這些教學活動決不只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它是一種伴隨著學生全身心投入、參與的情感體驗的認識活動。在這個情感體驗與理性分析交融的過程中,學生對語言運用的認識更加豐富深刻,知識記憶更加持久。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不僅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還有品德、情感、審美、心理等多方面的全方位發(fā)展。
二、注重形象感悟與分析、歸納、概括緊密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對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的歸納概括不應是簡單的、抽象的,而應是具體的、生動的。通過挖掘、體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語言,使之留下深刻印象,從而引發(fā)學生想像,頭腦中浮現(xiàn)出以作品語言描述的藝術形象為基本原型的、且?guī)в凶约航?jīng)驗色彩的新的形象。學生有了深切的形象感受作為基礎,他們對人物思想性格的理解才是準確鮮明的。如《藥》這篇小說中的康大叔是個封建統(tǒng)治者的爪牙和幫兇的形象,學生對這個反面人物思想性格的歸納概括,是通過挖掘、體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語言之后得出的??荡笫宓难酃狻跋駜砂训?,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一只手“攤著”,向老栓要錢,一只手“撮著”一個鮮紅的、血淋淋的人血饅頭,同時還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接著“便搶過燈籠”,“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蔽矣帽砬椤⒙曇?、動作對加點詞語加以強調,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鮮明,讓學生頭腦中伴隨著栩栩如生的形象,歸納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這是一個多么兇狠、貪婪、粗野、蠻橫的人物。抽象概括的語言與生動的形象、豐富的情感、作品的意境緊密交織在一起,使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入、全面。如果說抽象思維使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變得清晰而簡明,那么,形象思維則使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變得豐富而生動,二者相互補充,學生的認識活動才是情味盎然而富有生命活力的。
三、加強聯(lián)想想象能力培養(yǎng)與邏輯推理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
聯(lián)想想像是形象思維的基本方式,也是形象思維的基本特征。文學作品的集中性、概括性、典型性,給讀 者留下了無限廣闊的想像空間。教學中應該挖掘出可供學生進行豐富聯(lián)想想像的語言因素,并使學生能夠對人物形象進行合乎邏輯的想像。如《孔乙己》一文,作者寫了被丁舉人毒打后的孔乙己,他的長衫不見了,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孔乙己的長衫哪去了?學生有的聯(lián)想孔乙己的長衫,當?shù)魮Q酒喝了,迫于生計的孔乙己實在無奈才去偷別人的東西,揭示了封建制度對人的毒害。有的學生聯(lián)想到是被丁舉人剝掉了?丁舉人認為孔乙己為讀書人丟面子,孔乙己是讀書人的恥辱,剝掉他的長衫,就無異于削掉了孔乙己讀書人的標志,摧毀了孔乙己的讀書人虛榮的心理。有的學生聯(lián)想到是被丁舉人打爛了,實在無法穿著了,孔乙己被迫痛心地仍掉了。通過聯(lián)想豐富了學生對這個封建末落讀書人孔乙己的認識,經(jīng)過深刻地分析,孔乙己長衫的有無并不重要,黑暗的社會制度注定了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再如《風箏》一文,作者寫了“我”撕了“小兄弟”的風箏,“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在這里“小兄弟”的心理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可以讓學生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想象出“小兄弟”的心理狀態(tài),是憤恨、是懊惱還是內疚,還是體諒兄長?合理的聯(lián)想再與結尾處相照應,“‘有過這樣的事嗎?他驚異地笑著說”。這又說明了“小兄弟”怎樣的心理。一系列補白填充聯(lián)想,讓人物形象更豐滿,對文本的內涵感悟會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