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根據傳統(tǒng)器樂曲改編的鋼琴作品《百鳥朝鳳》,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刻的音樂內涵。這首作品是在原曲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
【關鍵詞】《百鳥朝鳳》;鋼琴獨奏曲
一、原曲與鋼琴改編曲簡介
《百鳥朝鳳》原是一首吹打樂合奏曲,流傳于魯西南地區(qū)。此曲通過了鼓吹樂的主要樂器—嗩吶的演奏技巧,描繪了白鳥和鳴、大自然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洋溢著詼諧風趣的生活氣息。這首作品被幾度修訂,使該曲成熟定型,藝術品位極大提升。
70年代,我國著名作曲家王建中根據吹打合奏曲《百鳥朝鳳》創(chuàng)作了同名鋼琴獨奏曲《百鳥朝鳳》。此曲在保留了原嗩吶曲的特點的基礎上,又充分運用了鋼琴語言,表現(xiàn)出了傳統(tǒng)音樂特征和鋼琴文化語境。
二、鋼琴曲《百鳥朝鳳》分析
鋼琴改編曲《百鳥朝鳳》基本保留了原嗩吶曲的旋律特點,運用鋼琴獨特的技法將樂曲更富有活力以及藝術感染力。
鋼琴曲《百鳥朝鳳》直接來源于原曲,它沒有采用西洋的曲式結構,看不到西方音樂典型的曲式結構和布局,基本保留了原曲AB循環(huán)體曲式結構,并有所精簡,改編后的曲式結構為:引子—A(連接)B—A1、C—A2—(連接或D)尾聲。樂曲各段間緊密而自然的過度與銜接,巧妙地把原曲的幾個段落融合到一起,過度自然,一氣呵成。高潮段借鑒了民間音樂發(fā)展手法,運用多次的同音重復,由平靜逐步達到力度的最高點。
長期以來,中國民族音樂注重旋律自身的橫向型,大部分樂曲都是單一聲部音樂
鋼琴改編曲《百鳥朝鳳》利用鋼琴這種多聲部樂器的優(yōu)勢,使傳統(tǒng)器樂曲單一的曲調有了豐富的背景以及強有力的襯托。是旋律表現(xiàn)地更加淋漓盡致,栩栩如生,使樂曲的情緒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在鋼琴改編曲中,作者還大量地運用了裝飾音來模仿民族樂器嗩吶特有的吐音、滑音、花舌、指花、顫音、以及吞、吐、墊、打、抹、壓等,還有舌沖音、氣沖音、反彈音、反雙吐、連彈音、氣唇同顫音、指氣同顫音等特殊的高難度技巧,栩栩如生的模仿了百鳥爭鳴以及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使《百鳥朝鳳》這首樂曲的表現(xiàn)力在鋼琴演奏中展現(xiàn)的非常充分。
三、《百鳥朝鳳》創(chuàng)作方面的藝術特色
鋼琴獨奏曲《百鳥朝鳳》是傳統(tǒng)樂曲改編而成的。它具有鮮明、深刻的音樂形象,是膾炙人口的中國民族鋼琴音樂的經典之作。這首鋼琴改編曲的藝術特色是在其原作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
全曲旋律都是五聲性的。不過,如果改編曲的多聲結構都用五個音來寫,勢必會顯得音樂是很單調的。但是,如果運用五聲之外的音會使純正的中國風格受到影響。二者如果要很好地結合,就需要具備一定的中西音樂知識和技術修養(yǎng),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在于要對中國調式風格敏感。包括橫向和縱向兩方面。橫向是指對旋律、調式內涵美的深刻感受力。這種感受力,可以使作曲家們對旋律所容納的多聲材料判斷的更為精準。縱向指的是對縱向結構所形成的風格的感受力。這種感受力使作曲家在判斷特定縱向結構是不是更加的適用于五聲性旋律更加的準確。在風格方面,我認為兩者可以完美結合,創(chuàng)作出更有生命力的中國化鋼琴作品。鋼琴獨奏曲《百鳥朝鳳》正是這方面的成功范例。
中國現(xiàn)代作曲家們都研究過西方音樂曲式學。西方曲式學也卻有其自身的邏輯性。所以,在中國作曲家創(chuàng)作中,或多或少受到西方曲式原則影響,是很自然的事。鋼琴改編曲借鑒了西方的曲式原則但不是簡單地照搬。因為曲式來源于音樂作品,而音樂作品是民族性的,因此曲式也是帶有民族性的。所以,中國作曲家都很重視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曲式結構特點。這就實現(xiàn)了曲式結構、樂思展開邏輯當中的現(xiàn)代性與民族性的結合。
《百鳥朝鳳》,樂思直接來源于大自然,以歡快的旋律和百鳥爭鳴之聲表現(xiàn)大自然的生機盎然的景象,標題含義單純且明確。樂曲按照意境和情趣可分為:
第一段:山雀啼曉。
第二段:春回大地。
第三段:鶯歌燕舞。
第四段:林間嬉戲。
第五段:百鳥朝鳳。
第六段:歡樂歌舞。
第七段:鳳凰展翅。
第八段:秉持凌空。
鋼琴獨奏曲《百鳥朝鳳》在曲調與和聲上并沒有毫無創(chuàng)作的生搬硬套,而是作曲家們將已有的曲調的效果與感受很好并充分地統(tǒng)一起來而形成的。改編曲保留了原有的民族風格,同時使音樂更加的富于變化,增強了層次感,并獲得了更為豐富的音響效果。在作曲手法上它與原曲相互依賴著,相互融合著,作曲家們也探索了民族化多聲思維,也嘗試著運用了這一手法。但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規(guī)范的技法。作曲家憑借著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民族文化的修養(yǎng)和審美對民族風格特征很好的把握。
中國的鋼琴音樂是跟我國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音樂緊密相連、互相滲透著的。無論是從表現(xiàn)內容上還是音樂素材上都充分地表現(xiàn)出我國所特有的民族風格跟審美情趣,都是傳統(tǒng)民族特點和風格相結合的產物。我們對此進行研究不是為了闡釋某個樂曲的藝術風格,而是為了能為我國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提出寶貴的借鑒和有價值的探索跟嘗試。
總之,鋼琴曲《百鳥朝鳳》通過作曲家的改編以及演奏家的二度創(chuàng)作,豐富了鋼琴的音色與演奏技法為這一西洋樂器增添了一抹東方的神韻。盡管用西洋樂器表達中國樂思,但其藝術感卻可以跟民間器樂曲相媲美。
改編曲《百鳥朝鳳》以其獨特的藝術氣息和高超的演奏技法、豐富的藝術形象,用鋼琴體現(xiàn)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作者簡介:張博,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