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摘要】目的 分析產前檢查對晚期妊娠胎盤早剝母嬰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行產前胎盤早剝檢查的1754例孕產婦,所有孕產婦均行婦科及實驗室和超聲檢查兩種檢查方式,對所有產婦進行隨訪,比較兩種方式胎盤早剝的診斷準確率,健康孕產婦與胎盤早剝孕產婦母嬰的預后。結果 超聲診斷胎盤早剝準確率75.00%,顯著高于婦科檢查及實驗室檢查2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胎盤早剝產婦不良預后發(fā)生率50%,明顯高于正常胎盤產婦9.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胎盤早剝新生兒不良預后發(fā)生率75.00%,顯著高于正常胎盤新生兒22.0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動態(tài)產前超聲檢查可以顯著提高妊娠晚期孕產婦胎盤早剝的診斷準確率,胎盤早剝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預后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應加強產前檢查,降低母嬰不良預后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晚期妊娠;胎盤早剝;產前檢查;母嬰預后
所謂胎盤早剝,即分娩期間或妊娠20周后,孕婦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從正常從子宮壁的胎盤位置發(fā)生全部或部分剝離。胎盤早剝是孕婦妊娠晚期出血的一種主要因素,由于該病起病急,病情的進展非常迅速,一旦處理不及時,對母兒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是孕婦妊娠期最嚴重的一種并發(fā)癥,因此,早期診斷并預防胎盤早剝與母嬰的預后關系密切,然而,目前早期早診斷胎盤早剝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孕產婦產前檢查。筆者通過對2012年8月-2013年8月來我院行產前檢查的1754例孕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整理,以探討超聲檢查和婦科及實驗室檢查對胎盤早剝的診斷正確率及胎盤早剝母嬰的預后,現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8月-2013年8月來我院進行產前胎盤早剝檢查的1754例孕婦,所有孕婦均為單胎妊娠,年齡24-37歲,平均年齡26.9±3.1歲;孕周20-40周,平均孕周32.1±3.7周;1452例初產婦,302例經產婦。
1.2檢查方法 所有孕婦均于妊娠第24周、28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來院進行1次產前檢查:測量體重、血壓及尿蛋白;對上一次產前檢查后是否發(fā)生頭痛、陰道出血、下肢水腫、胎動變化等情況進行詢問;給予常規(guī)孕期衛(wèi)生健康指導;對復查期間出現外傷、陰道出血、腹痛者進行重點檢查;了解產婦的凝血功能,進行血常規(guī)、纖維蛋白原、血紅蛋白及凝血酶原時間的檢查;分別于產婦妊娠第24周和第36周各進行1次超聲檢查,觀察胎盤的成熟度、位置、胎位及胎心率,檢查產婦的胎位、宮高和胎心。
1.3觀察指標 對孕產婦進行隨訪,觀察記錄產婦行超聲檢查和實驗室及婦科檢查的胎盤早剝診斷準確率,比較胎盤早剝孕婦的母兒預后情況并與健康孕婦進行。
1.4診斷標準 胎盤早剝診斷標準依據2009年樂杰第7版《婦產科》進行評價:(1)I度(胎盤早剝輕型):胎盤早剝面積<胎盤面積的1/3;(2)Ⅱ度(胎盤早剝重型):胎盤早剝面積>胎盤面積的1/3。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種檢查方式對胎盤早剝診斷正確率比較 如表1所示,1754例孕產婦隨訪確診20例為晚期妊娠胎盤早剝,其中I度胎盤早剝16例,Ⅱ度胎盤早剝2例,胎盤早剝發(fā)生率率1.14%(23例/1754例)。經產前檢查胎盤早剝19例(95.00%),其中超聲檢查診斷15例,實驗室及婦科檢查診斷4例,漏診1例(5.00%)。超聲診斷胎盤早剝準確率75.00%,顯著高于婦科檢查及實驗室檢查2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中檢查方式對胎盤早剝診斷正確率比較(例,%)
組別
例數
胎盤早剝(例)
胎盤早剝診斷率
隨訪確診
1754
20
100
超聲檢查
1754
15
75.00
婦科及實驗室檢查
1754
4
20.00
2.2胎盤早剝產婦與正常胎盤產婦的預后比較 如表2所示,胎盤早剝產婦不良預后發(fā)生率50%,明顯高于正常胎盤產婦9.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胎盤早剝產婦與健康胎盤產婦預后比較(例,%)
組別
例數
子宮胎盤卒中
DIC
產后出血
不良預后發(fā)生率
胎盤早剝產婦
20
3(15.00)
1(5.00)
6(30.00)
10(50.00)
正常胎盤產婦
1734
53(3.06)
5(0.29)
108(6.22)
166(9.57)
2.3胎盤早剝與正常胎盤新生兒的預后比較 胎盤早剝新生兒不良預后發(fā)生率75.00%,顯著高于正常胎盤新生兒22.0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胎盤早剝與健康胎盤新生兒的預后比較(例,%)
組別
例數
早產
宮內生長受限
新生兒窒息
不良預后發(fā)生率
胎盤早剝嬰兒
20
6(30.00)
5(25.00)
4(20)
15(75.00)
正常胎盤嬰兒
1734
138(7.96)
88(5.07)
156(9.00)
382(22.06)
3討論 目前,對于胎盤早剝的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在復雜多樣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下發(fā)生的,如:產次的增加、藥物的濫用、產婦年齡偏高,產婦存在吸毒史和吸煙史,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絨毛膜炎、羊水過少、胎膜早破、高血壓合并子宮痛及胎盤早剝史等原因所致。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其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發(fā)生硬化或痙攣,使遠端毛細血管發(fā)生變性壞死,嚴重者破裂,出血后,血液流至胎盤與底蛻膜層之間,逐漸形成血腫,胎盤分離子宮壁后發(fā)生胎盤早剝。有研究證實[1],患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發(fā)生胎盤早剝的幾率為53.81%,因此,產前檢查應重點排查妊高癥患者。有文獻報道[2],B超對診斷胎盤早剝具有較高的診斷符合。本研究通過對1754例孕產婦分別行超聲診斷和婦科及實驗室檢查,并將診斷結果與隨訪確診結果進行比較,發(fā)現超聲診斷胎盤早剝的準確率高達75.00%,明顯高于婦科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的診斷率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妊娠晚期胎盤早剝中,超聲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胎盤早剝產婦不良預后發(fā)生率50%,明顯高于正常胎盤產婦9.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胎盤早剝新生兒不良預后發(fā)生率75.00%,顯著高于正常胎盤新生兒22.0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妊娠晚期胎盤早剝會嚴重影響產婦及新生兒的預后。
綜上所述,動態(tài)產前超聲檢查可以顯著提高妊娠晚期孕產婦胎盤早剝的診斷準確率,胎盤早剝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預后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應加強產前檢查,降低母嬰不良預后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張娟.孕婦產前檢查中胎盤早剝的診斷及其病因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18):1487-1498.
[2]譚宏.B超診斷40例胎盤早剝的臨床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7):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