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召波
【摘要】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現(xiàn)代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課堂導入
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呈現(xiàn)出全新的面貌。然而路還很長,我們應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在關注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健康發(fā)展的基礎之上,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入手,抓好高中地理教學的課前、課堂、課后,從而讓高中地理教學越來越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地理興趣方法很多,教師可采用幽默的語言去吸引學生,或是通過列舉案例的方式等。在吸引學生的眾多方法中,情境法是一個理想的方法。教師創(chuàng)造出一個情境,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將學生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東西,運用到課堂上,采用地理知識對這些常見事物、現(xiàn)象做解釋,讓學生相互討論,各抒己見,這樣課堂氣氛立即變得活躍起來。例如,在上地理課之前,教師可開展地理信息發(fā)布會,在課程結束之后,鼓勵學生自行組織地理學習小組,這一系列的活動都屬于情境創(chuàng)設。此外,教師還可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營造情境。學生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可通過視頻、圖片等來幫助自己理解知識,這樣即使對地理不感興趣的學生也會被吸引,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采用情境法教學,可使無聊乏味的課堂變得活潑生動,更重要的是,學生能主動參與,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開展地理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還拉近了學生與教師的距離。
二、用適當?shù)姆椒ㄟM行課堂導入
萬事開頭難,好的課堂導入無疑會讓整節(jié)課有一個好的開頭,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的方法有很多,這里只對其中的三種進行簡單介紹:趣味導入、材料導入和直接導入。所謂趣味導入即是用一些有趣的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導入方式。比如,我們在介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情況時,就可以將地圖或地球儀展示給學生,讓其自己動手尋找;而在地貌學習模塊中,我們可以將風蝕地貌模型、黃土地貌模型展示給學生看。材料導入的材料可以是一個小故事、一篇文章,甚至是帶有地理知識的一句話。材料可以是教師準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
三、優(yōu)化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法
(一)優(yōu)化教學手段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比如,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播放視頻和幻燈片或者利用地理教學模型來進行模擬教學等方式來吸引學生,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
(二)教師應時時刻刻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
課堂教學應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師個人的授課特點、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學習情況、每個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等。在課堂上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互動,鼓勵學生多提問、敢提問,不要怕出錯,不要怕被嘲笑。同時,教師還應在適當?shù)臅r候加大課堂傳授的信息量,針對學習比較優(yōu)秀的、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習比較困難的不同類別的學生分類進行不同量知識的傳授。
(三)倡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主要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幾個人一小組,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自主探討。教師要多鼓勵學習小組對一些地理現(xiàn)象(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是學習中遇到的)進行觀察、實踐、探討、研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四)改良考核機制
考核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對教師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考核。對教師的考核不僅要考慮到學生分數(shù)、升學率等教學成果,也應把教學模式、教學創(chuàng)新等方面考慮在內(nèi)。對于傳統(tǒng)的只憑分數(shù)對學生進行片面評判的評判標準我們應及早拋棄,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評判一個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標準僅僅限于考試分數(shù),將學生按成績進行等級劃分,這樣不僅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更不要說為國家培養(yǎng)更高水平的人才了。
四、課后鞏固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蔽覀冊谧ズ谜n前準備和課堂教學的同時萬萬不能忽視課后的鞏固。課后鞏固主要是通過教師布置作業(yè)來進行的,那么課后鞏固的效果也就主要在于作業(yè)的質(zhì)量。
教師可以合理降低作業(yè)的難度,從而讓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有充足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師要對作業(yè)量進行合理安排,避免由于過于繁重的作業(yè)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避免學生為了做作業(yè)而做作業(yè),使學生的地理學習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教師要因地制宜,多布置一些和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的地理課后作業(yè),從而使地理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學生在課后也應根據(jù)自身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個人學習興趣,自行進行各種形式的課后鞏固與知識的拓展。比如,自己去圖書館借閱相關地理書籍等方式。
五、開展一些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的上課氣氛和課外的上課氣氛是不一樣的。相比較而言,課外的上課氣氛比課堂的上課氣氛要更加濃烈一些,學生在課外上課會比在課堂上更加地積極主動。所以,教師應該多多開辦一些課外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nèi)ジ臃e極主動地學習。當教師將書本上的一些理論知識講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展課外認識活動,促使學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這些理論內(nèi)容。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時時注意反思、總結、鞏固課堂上所教學的知識,從而切實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小結:
新課標下,地理教材在編寫上做了很多改動,教師不可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因為很多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用于今天的教學。不管教材在編寫上做了哪些調(diào)整,教師都要進行因材施教,把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呈現(xiàn)給學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