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林
摘 要:運用調(diào)查咨詢、改進的層次分析和教育統(tǒng)計為主要研究方法,對民漢融合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有關問題進行研究。確立了民漢融合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和評價內(nèi)容,并對其進行了量化和檢驗,提出了民漢融合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方法。
關鍵詞:民漢融合;高校;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9-0202-02
塔里木大學作為南疆唯一的一所綜合性高等院校,其少數(shù)民族學生占三分之一。為了響應國家關于新疆地區(qū)民族間和諧發(fā)展與團結的號召。塔里木大學于2013年開始對于體育課程教學采用民漢融合的方式,在實驗一年多的時間里學校不斷的探索、改進體育課堂教學,我們根據(jù)民漢融合的體育課堂教學的特點,構建一個易于操作的評價指標體系,使民漢融合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定以量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可以為教學管理提供科學、翔實的反饋信息,對促進民漢融合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民漢融合教學質量評價的文章、論文、著作等資料,為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二)調(diào)查訪問法
訪談塔里木大學擔任民漢融合班級體育選項課教學的多位教師及體育部領導,就體育課程質量評價的內(nèi)容、方法及影響因素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回收后通過分析論證,剔除次要指標后,確定民漢融合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
(三)層次分析法
對問卷設計的各評價指標運用AHP軟件把最終確定的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行計算,并按權重值的大小進行排序。
二、結果與分析
(一)評價指標篩選
評價指標的確立是民漢融合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關鍵。因此,以教育評價理論為指導,結合民漢融合課堂的特點和對教學一線的教師和管理領導訪談結果,從“課準備、課過程、課效果、課結束”4個方面確立評價體系并建立模型(表1)第一層為目標層(民漢融合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用A表示,第二層共三項一級指標,用B表示,第三層共14項二級指標,用C表示。
(二)評價指標權重計算與分析
1.AHP加權評分模型建立
AHP不僅是一種層次分析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加權評分方法,其主要特點之一是確定權重方式。與傳統(tǒng)加權評分模型使用主觀判斷去決定權重法不同,AHP基礎就是目標相對重要性比較值aij,通常定義如下(表2)。根據(jù)AHP層次分析法的計算方法,建立AHP層次分析的判斷矩陣(表3)
2.建立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
經(jīng)過下列矩陣變換,可得出一級指標的相對權重。
3.二級指標判斷矩陣建立
根據(jù)AHP層次分析法和上述積分法,在分別建立B1、B2、B3和B4判斷矩陣,分別求出各二級指標合成的相應權值,得各級各項指標對目標A的重要程度(表4)。
(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確定重要指標后,計算出各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形成評價指標體系(表5)。
(四)評價量表制定
將多目標和多層次含有權重系數(shù)的指標體系轉化成相應的評價量表,如表6所示,根據(jù)評價量表設計簡便、實用的體育課堂教學評價表。并在我校大一、大二級500多名學生中進行了運用,為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依據(jù)。
三、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運用教育學、體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文獻資料分析和專家問卷調(diào)查分析后形成的,因此,評價指標的內(nèi)容和結構都有較高的效度。研究不但突出普通高校體育課堂評價的常規(guī)指標,同時也突出民漢融合課堂中民漢學生交往行為的指標其有較高的權重。這正符合民族地區(qū)不同民族間的交流與認同。通過設計體育課堂教學評價表,使評價工作科學、規(guī)范、簡便、易行,有利于全面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加強教學監(jiān)控和管理,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民漢融合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后,在塔里木大學經(jīng)過實踐,證明操作簡單、內(nèi)容全面、評價公平、特點突出。這對于民族地區(qū)高校民漢融合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實用意義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胡平波.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維度結構及測量[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3):111.
[2]余道明.體育現(xiàn)代化理論及其指標體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8):132-133.
[3]鐘強.層次分析法在教師課堂教學評價中的應用[J].聊城大學學報,2007,20(3):98-99.
[4]張繼生.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現(xiàn)狀及改進方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5):106-108.
[5]黃泰巖,程斯輝.關于我國高校教師考核評價的幾個基本問題[J].武漢大學學報,2008,61(1):132-136.
[6]沈振佳.中小學教育評價[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黃光楊.教育測量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