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華
[摘 要]有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能體現(xiàn)學生對有機化學學習的基本能力和素養(yǎng)。但目前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有機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仍存在諸多的問題。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應著重分析其本質(zhì)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有機化學 反應方程式 存在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230071
有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能體現(xiàn)學生對有機化學學習的基本能力和素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總是聽到一些教師抱怨學生有機反應方程式寫得亂七八糟,不盡如人意,對此有些極端的教師采取機械重復的罰抄措施,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負擔。筆者結合有機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經(jīng)驗和感受,歸納學生書寫有機反應方程式存在的常見問題,并提供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以供參考。
一、存在問題
1.反應物、產(chǎn)物結構簡式中多氫或少氫
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經(jīng)常會見到學生將CH2=CH-CH3寫成CH2=CH2-CH3的低層次錯誤。雖然學生都清楚地知道碳原子只能形成四個共價鍵,但常常會因為寫得太快或粗心大意而出錯。
2.取代反應中遺漏小分子
在書寫乙酸乙酯制備的反應時,學生極容易丟掉水分子;書寫烷烴的取代反應時,學生也很容易漏掉鹵化氫。當問學生何為取代反應時,學生都能娓娓道來,把取代反應的概念背得十分流暢??梢?,不是學生對取代反應的概念辨別不清,而是在書寫時常常會忘記各種注意事項。
3.反應條件書寫錯誤
醇的消去反應與鹵代烴消去反應的反應條件容易混淆;鹵代烴的消去反應與乙醇的消去反應的反應條件容易錯位;乙醇的催化氧化配平總是讓許多學生耗時很多卻又屢屢出錯。雖然教師不止一次地強調(diào)這些反應的重要性,但錯誤總是不能避免,甚至一錯再錯,實在令很多教師困擾。
4.物質(zhì)書寫不合規(guī)范
醛類物質(zhì)RCHO寫成RCOH,甲醛HCHO寫成CH2O,這些問題總是重復出現(xiàn)在作業(yè)或考試中。有些學生想當然地認為調(diào)換字母順序不會影響物質(zhì)的結構,卻忽視了有機物的成鍵特點。
5.對官能團性質(zhì)理解不清,書寫反應東拼西湊
有機物質(zhì)性質(zhì)的學習,歸根結底就是官能團性質(zhì)的
識,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如新教材下冊第97頁的“交流與討論”中提到21世紀的新能源——氫能,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說出已經(jīng)知道的制取氫氣的方法,再讓學生思考氫能為什么沒有被廣泛運用。學生很自然地就會提出疑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然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共同解決難題。
四、重視探究性實驗,強化實驗能力
化學探究性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新教材的每個章節(jié)都有“活動與探究”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據(jù)此設計一些簡單的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在實驗中觀察現(xiàn)象,進而認識一些物質(zhì)的性質(zhì)、組成以及變化特征。探究性實驗能夠幫助學生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理解什么是科學探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堿的性質(zhì)》的教學中,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的現(xiàn)象非常明顯,而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那么如何設計實驗來證明兩者確實發(fā)生了反應呢?我引導學生利用氣體被吸收后容器內(nèi)壓強發(fā)生了變化來設計實驗,學生很容易就設計出了如圖1的實驗裝置。然后我又提問:是不是一個實驗只有一種固定的實驗裝置,能不能用多種不同的實驗裝置來完成?通過師生合作,又設計出了如圖2、圖3的實驗裝置來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圖1中氫氧化鈉溶液進入試管;向圖2中盛有二氧化碳的錐形瓶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小燒杯里的水倒流到錐形瓶中;向圖3盛有二氧化碳的燒瓶中擠入氫氧化鈉溶液,一會兒后,打開彈簧夾,形成噴泉。
是不是上圖中任何一個裝置都可以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了呢?這樣的實驗設計嚴謹嗎?學生回答:不嚴謹,因為二氧化碳也能與水反應,所以還需設計對照實驗。通過這樣的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改進實驗,從而提高實驗能力。
初中化學新教材注重從書本走向生活,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化學是從生活中來,又走向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適應時代的步伐,對一些舊的教學觀念進行再認識,揚長避短,努力探索提高化學教學效率的新途徑,探索教學新特色。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