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東
【摘 要】就業(yè)問題一直是高職院校學生畢業(yè)后亟須解決的問題。近幾年,我國應屆畢業(yè)生數量不斷增多,就業(yè)形勢愈發(fā)嚴峻。各高職教師為解決當前就業(yè)難的困境,紛紛改革教學方法,強調課堂教學與企業(yè)項目的統一,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項目導向教學法為例,對該教學方法在綜合實訓課中的應用做進一步的分析。
【關鍵詞】項目導向教學 綜合實訓課 運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8-0080-02
項目導向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強調社會職業(yè)需求、綜合技能培養(yǎng)、基礎知識教育等多方面內容的統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多個用于學習的“項目”,通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實現自我探究、主動參與,在積極進行社會實踐的同時實現學習方式、技能水平的優(yōu)化升級。
一 在綜合實訓課中應用項目導向教學法的意義
項目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滿足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社會職業(yè)需求的三方面需要,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體而言,在綜合實踐課中應用項目導向教學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1.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項目導向教學法主張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傾向于學生動手能力操作,并將動手能力作為評價教學能力的標準,保證學生能在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實現快速的動手操作。以傳統的計算機輔助課程教學為例,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計算機繪圖、工程設計的基本原則告知同學們,而學生經過學習,雖然能基本完成獨立的相關課題操作,但卻缺少相對應知識的理解,無法與其他計算機操作有效地聯系在一起,這種現象不但易讓學生感到乏味,而且學生的學習能力難以進一步提升。而在項目導向教學法中,學生通過動手實踐領悟相關知識;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能通過細節(jié)分析幫助學生掌握其中的聯系,保證學生能快速掌握相關理論。項目導向教學法有效地發(fā)揮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2.提升學生的社會工作能力
在綜合實訓課上應用項目導向教學法,能提升學生的社會工作能力。首先,綜合實訓課是以社會需求為主體的課程,強調社會需求對教學內容的指導作用,課堂上所討論的內容基本上與本專業(yè)的社會需求相一致,學生在綜合實訓課上,能簡單接觸本專業(yè)在社會上的應用情況。其次,項目導向教學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根據某一特定內容,分解出多個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學生能通過不同的項目,進行系統化的學習,有利于提升學習能力。最后,在綜合實訓課上應用項目導向教學法,保證教師能準確分析現階段社會對本專業(yè)的需求,并通過多個項目進行教學,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在社會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專業(yè)問題、職業(yè)問題、能力問題等,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社會工作能力。
二 在綜合實訓課上應用項目導向法的措施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把握綜合實訓課的基本教學原則與基本教學目的,并結合項目導向教學法的相關辦法,制定出有效的教學方案,保證基本教學方向不偏失。
1.調查研究,設置教學背景
在教學之前,教師要充分調查本專業(yè)(本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通過合作企業(yè),預測學生畢業(yè)時的職業(yè)需求,當預測結束后,根據預測結果,合理設置教學方案。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出本專業(yè)在社會中的應用前景,通過實際案例,將學生專業(yè)與社會需求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認識到當前就業(yè)形勢的嚴峻性,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調查完本專業(yè)的社會需求之后,應將社會需求體現在教學工作中,保證學生能對本專業(yè)就業(yè)情況有正確的認識。以旅游管理專業(yè)為例,教師在實訓課教學過程中,可簡單地向同學介紹本專業(yè)的社會需求,并對旅游管理專業(yè)下設的各個專業(yè)的就業(yè)前景進行介紹,保證學生能對旅游管理專業(yè)下的會展管理、企業(yè)管理、旅游文化等多個學科的就業(yè)前景有足夠的認識。學生經過調查研究,認識到自身專業(yè)就業(yè)的緊迫性,能激發(fā)其自身的學習欲望,加緊學習相關知識,為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奠定基礎。
2.明確教學項目,深化基礎教學內容
在實訓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分析本專業(yè)與其他專業(yè)之間的聯系,保證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快速發(fā)現不同專業(yè)之間的聯系,為日后工作提供理論支撐。以貨物貿易專業(yè)實訓課教學為例。當教師分析當前就業(yè)前景之后,應將本專業(yè)的教學內容劃分為多個項目,例如:交易伙伴變化項目、交易商品變化項目、交易條件變化項目等。由于同學已接受相關調查教學,能對本專業(yè)的教學要素有清晰判斷,能快速分析不同項目中的項目要素與主體。如,交易伙伴變化項目主要指交易的客戶不受時間、地域限制,任何環(huán)境、任何條件下,都存在發(fā)生交易行為的可能。而學生掌握交易伙伴變化項目的基本要素后,在日后相關的銷售工作中,能將銷售工作作為第一位,不但能獲得足夠的經濟報酬,也能獲得企業(yè)對自身的認可,實現自身社會價值。
3.實施系統化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對教師而言,在明確教學項目的同時,也要實施系統化教學,保證教學內容與教學項目一致。教學內容應與綜合實踐課的基本教學要求保持一致。以計算機實訓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應掌握的知識點,并根據相關的教學項目,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例如,在Office工作軟件教學中,教師可將課程進行規(guī)劃,合理安排學習三種軟件的時間,然后在軟件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社會對該工作軟件的需要,展開系統化教學。以Excel教學為例,教師在最初的教學中,應將Excel表格在企業(yè)中的應用進行介紹,并逐步拓展到企業(yè)財會計算、企業(yè)績效統計的相關環(huán)節(jié),保證學生所學習的內容能真實反映企業(yè)管理工作。同時,也應適當拓展教學內容,如Excel表格在Word文檔中的結合應用,保證學生能逐步掌握其他方面的Office軟件學習內容。
學生經過教學后學習能力明顯提高;同時,教師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求職需求,能緩和師生關系,進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 結束語
項目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在各階段的實訓課教學中,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高職教學為例,根據高職院校的相關教學內容,對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并提出調查研究、明確教學項目、實施系統化教學的三種教學方法,對教師而言,這些教學方法具有可行性。同時,項目導向教學法注重學生平時的表現與實驗實訓成績,可以更加準確地反映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成績。因此,以項目導向教學法為指導進行高職改革具有廣泛的研究意義,不僅可以為其他高職院校該課程改革提供依據,還可以擴展到其他課程領域。
參考文獻
[1]呂圣林.基于項目導向教學法的電子類專業(y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廣西教育,2014(1)
[2]吳正芳.項目導向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專業(yè)實訓課程中的應用[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3]侯俊軍、凌艷平.項目式教學法在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中的應用[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