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晶
[摘 要]通過對“分數(shù)的意義”一課中兩個教學片斷的反思,教師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審美觀念的培養(yǎng),引導他們把握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教材的能力和習慣,并適時向學生滲透數(shù)學思想,充分發(fā)揮習題的功能。
[關鍵詞]審美觀念 知識聯(lián)系 閱讀習慣 數(shù)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1-037
教學片斷一:看圖寫分數(shù)說意義
思考:
數(shù)學是一門研究現(xiàn)實世界中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無論是從其形式還是從其內容來看,都極具審美價值。數(shù)學具有抽象美、嚴謹美、簡潔美,其中簡潔美是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特征。上述教學中,教師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觀念,而且向學生滲透了后面即將學習的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有利于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同時,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教師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了然于胸。在平時的教學中,一些教師由于長期擔任某一年級的教學,沒有做到通讀整個小學數(shù)學教材,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把握不準,教學時不能很好地把握學生學習的知識起點,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教學片斷二:理解單位“1”
(師讓學生自學教材中有關“分數(shù)意義”的內容,同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標記,然后組織全班學生交流)
師:誰來說說什么是單位“1”?
生1: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shù)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
師:對照這句話,就書上的四幅圖來看,每幅圖分別是把什么看作單位“1”?
生2:第1、第2幅圖是把一個物體看作單位“1”,第3幅圖是把一個計量單位看作單位“1”,第4幅圖是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除了可以把一個餅、一個長方形、六個圓片看作單位“1”外,還可以把周圍的哪些東西看作單位“1”?
生3:一個人、一個班級、地球、五把小刀……
師:還可以把一些小的東西看作單位“1”嗎?
生4:一個手指、一根頭發(fā)、一個細胞……
師:看來,單位“1”可大可小,大至整個宇宙,小至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都可以看作單位“1”。
……
思考:
單位“1”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會感到困難。上述教學中,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不僅結合例題引導學生理解“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可以看作單位‘1”,還讓學生列舉身邊的一些單位“1”,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單位“1”可大可小,于無形中滲透了無限的數(shù)學思想。教師最后的一句話“看來,單位‘1可大可小,大至整個宇宙,小至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都可以看作單位‘1”,真可謂畫龍點睛。在這一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自學教材,并要求學生邊讀邊標記,既關注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又關注了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責編 藍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