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明
【摘 要】 本文針對平衡木運動的特殊性與人體平衡的特點,對低年級學生木上身體重心的控制進行了探討,指出了兩種重心訓練方法,分別為動態(tài)訓練法與靜態(tài)訓練法,為低年級學生木上平衡的訓練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重心控制技術;低年級學生;平衡能力
平衡木項目是我國女子競技體操中的強項,在動作難度、組織編排等方面都已經到達了世界先進水平。在平衡木項目中,動作的穩(wěn)定性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需要重點對運動員的木上平衡能力進行強化。本文以低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指出了重心控制技術在木上平衡能力訓練中的應用,為平衡木項目穩(wěn)定性的提高提供了參考與借鑒。
一、人體平衡特點及影響因素
人體姿勢是具有動態(tài)性的,一直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在呼吸、血液循環(huán)等因素的影響之下,人體重心與肌肉張力會發(fā)生變化,進而影響人體的平衡。人體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能夠通過身體關節(jié)、肌肉等方面的變化來對平衡能力進行保持。
人體保持平衡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平衡的狀態(tài)下,人體能夠對當前的這種平衡狀態(tài)進行自動的保持,確保其不被破壞;其次,人體在失去平衡的過程中,會通過“補償運動”來對平衡進行恢復。不論是平衡的保持還是平衡的恢復都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自動性,主要都是通過肌肉的退讓、克制及肢體的“補償運動”來對中心進行保持來完成的。在平衡木項目中,對人體的平衡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運動者必須通過動作幅度減小與附加動作增加等方式實現重心穩(wěn)定性的強化。因此,需要通過重心控制訓練來提高運動員控制重心的能力。
對人體的穩(wěn)定性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包括支撐面、重心高度及穩(wěn)定角等幾個方面。支撐面越大、重心高度越低,人體的穩(wěn)定性就越大,反之亦然。穩(wěn)定角指的是重心作用線與支撐面邊緣相應點連線之間的夾角,穩(wěn)定角越大,人體的穩(wěn)定性越大。穩(wěn)定角全面地反映了支撐面、重心高度與重心作用線對人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此外,心理因素也會對人體平衡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外界的刺激之下,如果出現了肌肉緊張的情況將會降低人體的調節(jié)能力,從而影響人體的穩(wěn)定性。
二、低年級學生在平衡木項目中的身體重心控制
(一)確保重心的移動范圍在支撐面之內
在體育運動中,往往會通過破壞身體平衡的方式來獲得快速的啟動或變向等,其主要的原理就是將重心的投影點移動到支撐面的前緣處,將這個方向的人體平衡穩(wěn)定性降低。在平衡木項目中由于場地較小,運動員所采取的行動應該與其他的運動有所區(qū)別,在啟動的過程中要避免出現中心移動過大或者過早的情況,確保重心的移動范圍在支撐面之內。
(二)通過補償運動維持身體的平衡
人體在失去重心的過程中,其相應的環(huán)節(jié)會自發(fā)地通過各種補償運動來對人體質量的分布進行改變,通過這種改變來實現恢復人體平衡的目的。在平衡木項目中,應該多通過一些附加運動來提高運動員的平衡能力,例如在做動作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與運動方向相反的伸臂動作來維持身體的平衡,讓重心能夠始終在支撐面之內,維持重心的穩(wěn)定性。
三、重心控制技術在提高低年級學生木上平衡能力中的應用
要提高低年級學生木上平衡的能力,必須提高學生的中心控制技術。本文對中心控制技術的訓練方法進行了講解,主要包括靜態(tài)訓練方法與動態(tài)訓練方法兩種,通過這些訓練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木上平衡能力。
(一)靜態(tài)重心平衡訓練方法
武術項目中的多種步法訓練都對于人體重心控制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平衡木項目重心控制的訓練過程中可以借鑒武術項目中的步法訓練。通過各種步幅訓練提高低年級學生腳步靜止時受力感知能力。在訓練的過程中,要對低年級學生頭部的位置進行強調,要求學生的頭部在靜止的狀態(tài)中要保持在正確的位置上。通過類似的訓練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重心控制能力,進而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木上平衡能力。此外,靜態(tài)重心平衡訓練方法在運動量與時間方面都不宜過大,應該循序漸進。
(二)動態(tài)重心平衡訓練方法
依據平衡木項目的特點,選擇性地選取身體翻轉、跳躍、轉身等幾種形式進行訓練,形成低年級學生正確的平衡木技術,提高學生的重心控制能力。具體的方式為:首先,翻轉運動,學生采用橫排站立的方式,沿著劃定的范圍進行翻轉訓練;其次,跳躍訓練,學生縱隊繞場各種跳遠訓練,在后期可以讓學生在指定的范圍之內進行跳躍訓練。在練習的過程中要盡量與行走、放松跑等方式進行交替訓練,從而對訓練的強度進行調節(jié)。通過動態(tài)重心平衡訓練方法能夠實現訓練與身體素質提高的相互結合,一般在訓練課程中所占的比例為10%左右。在重心控制訓練提高的相關訓練項目中,教師應該明確訓練的目的,有的放矢地進行訓練,促進學生練習效率的提高。
四、總結
運動員在平衡木項目中,其木上平衡能力主要是在不斷變化的運動過程中對神經肌肉進行調節(jié)而得到的。通過對神經肌肉的調節(jié),能夠讓運動員的身體重心垂直影線保持在支撐面范圍之內。由于體質等方面的原因,不同的學生在木上平衡能力方面是存在一定差異的,通過靜止平衡能力與空中定向及旋轉側手翻三種方式能夠對學生的平衡能力進行測定,從而更加明確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實現因材施教。在木上平衡能力的訓練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基本技術進行訓練,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動作感知能力、情緒調節(jié)能力與注意力集中能力等心理方面的訓練,促進學生木上平衡能力的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
[1]劉成菊.女子體操運動員平衡木項目平衡能力特征研究[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6(64):94-97.
[2]劉陽.生物反饋平衡訓練對普通大學生穩(wěn)定支撐面人體重心擺動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2.
[3]劉成菊.競技體操運動員平衡木項目平衡能力影響因素研究[J].四川烹飪高等??茖W校學報,2013,01(73):79-80+87.
[4]張鵬軍.平衡能力的測試方法及平衡在體育運動應用中的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2013,08(83):687-689+717.
(作者單位:吳江區(qū)盛澤實驗小學)